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农业产业化滞后、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增收困难为核心的“三农”问题日益凸现,如何构建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大量经济发展的事实显示,产业结构调整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法宝,调整的速度和效率都将直接影响到经济增长的快慢,产业结构优化对于经济结构优化和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解决新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现存问题的主要手段,通过积极推动农村各产业的健康协调发展,可以促进农业的稳固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最终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目标。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不论是优势产业的发展、特色产业的培养,还是产业龙头企业的壮大,作为现代经济核心和供血系统的金融中介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金融中介体系的系统性支持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和重要保障。但是当前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资金短缺问题非常突出,不仅存在严重的资本外流现象,而且金融中介体系网点少、服务和产品单一、支农功能弱化的问题也十分明显,产业发展的资金供给存在严重不足,根本无法满足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日渐趋高的金融需求。所以,今后我国在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必须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加大金融中介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本文以金融发展学、农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等为理论基础,通过界定我国各类农村金融中介的功能特征,明确金融中介功能缺陷造成的“金融饥渴”问题;剖析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金融供求现状,揭示农村金融中介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资金形成、资金导向、信用催化、产业整合等机制;以浙江省典型地区为切入点,比较分析、实证研究农村金融中介影响不同层次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因素,以及各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探索金融中介支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机理;针对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目标体系及未来坚持的方向,提出健全农村商业性金融中介、强化农村政策性金融中介、扶持农村合作性金融中介等增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金融中介支持力度的政策建议。文章立足于功能观视角下农村金融中介“三元结构”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持研究,明确界定农村金融中介“三元结构”体系的内涵和外延,将规模、效率、结构作为衡量农村金融中介发展的三个维度,把种植业内部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比例、广义农业内部农林牧渔的比例、农村三大产业的比例作为衡量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指标,运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计量方法比较验证我国农村金融中介发展对产业结构调整不同层次影响的异同。一是揭示金融中介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因素,比较金融中介不同方面对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有利于加深人们对农村金融中介支持力度和方向的认识。二是提出完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融资体系的政策建议,有望为各级政府及金融管理部门制定相应产业发展战略、完善金融中介体制提供决策指导路径。三是以浙江作为典型区域进行分析,该省经济水平高,农业产业化进程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金融体制改革均是走在全国最前沿,具有不可忽视的先导性作用,可以有效地为全国各地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树立示范标本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