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间的交流从国家层面到民间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跨国旅游在此背景下发展迅猛,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休闲选择,旅游翻译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试图将翻译伦理与旅游资料的英译结合起来,以此来探讨其翻译的有效手段与翻译原则,进而促进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翻译是一种特殊的文本旅行。它受制于当时的社会、文化及历史背景。它产生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历史情境内,总是与文化语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翻译的过程当中存在译者的转换以及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故而存在翻译伦理问题。本文坚持贝尔曼提出的“译异为异”(receiving the foreign as foreign)的翻译伦理原则,认为旅游翻译中应避免违背这一伦理原则的十二种倾向,即合理化、明晰化、扩充、高雅化、性质受损、数量缺失、韵律的破坏、对原文潜在指示网络的破坏、语言模式的破坏、对方言网络和异国情调的破坏、对固定表达方式和成语的破坏、多种语言重叠的消除。本文立足于旅游文本翻译,强调在翻译的过程中尊重源语言特质的以及其所蕴含的的文化,尊重差异性、接受差异性是本文的核心论点。在对外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旅游文本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其翻译的可接受程度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国外游客对源语文化的认可度。在英语处于文化统治地位的当今时代,非英语国家文化的传播很大程度依赖于旅游文化的推动。故此在旅游资料翻译中应尽可能保留本民族特有的文化意象,而非将本民族的文化形象无节制地转化为目的语文化意象导致文化主动性的丧失,以此来与英语固有的经典文化形象进行抗衡。非英语国家的文化不能处于西化了的“他者”的地位任由英语文本进行描述。民族性的文化意象应留给本民族的译者对其进行合理适当的英文转换,仅是语言层面的变化并非是文化上的根本的改变。为了说明上述旅游翻译的原则,本文列举了大量的翻译文本例句,这些资料均来自作者本人在旅游过程中长期的收集整理。在此研究过程中,作者深感民族文化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因此本文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注重不同语言文化的差异,接受差异化的翻译,贯彻“以异为异”的翻译伦理,同时注重翻译在跨文化交往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源语言本土特征的保留,最终达到“译异为异”本文得出的结论是:旅游文本的翻译须让他者作为他者展现,而不把他者转化为同者,因为读者想要了解的就是一个充满异域风情的独特世界。因此,旅游文本的翻译应尽可能原汁原味保留和传达原文的异质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