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市场为需求、连结着社会岗位需求和学校教育的衔接点。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是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专业的开发、设置和调整的优劣不仅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高职教育所培养的人才的质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岗位的分布、学生的就业,乃至社会的民生安定问题。因而,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长期以来都是教育工作者和实践者的研究重心。本研究以福州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设置的基本情况作为切入点,以高职专业建设为理论基础,专业建设与发展基本思路。结合海西经济区发展的环境因素,分析和设计发展以质量为核心,特色为重点的,市属高职院校专业内涵建设,以福州职业技术学院为参考。在运用文献法对相关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分析的基础之上,采用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进行资料与数据收集。其后,通过数据统计对福州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设置的现状和特点进行详细地分析,结合调查指出福州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设置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并通过相关理论知识,结合福州市海西区域实际发展需要,借鉴其他地区先进的理念与方法,提出针对福州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开发、设置与调整的改良措施。本文首先概述了我国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基本理论,阐述了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内涵,提出了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几大必要性,并以教育理论为基础分析了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理论;其次,通过对福建省教育厅出台的高等职业教育相关政策分析,从专业结构现状、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融合、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各专业学生情况等三方面对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现状进行统计分析,概括得出福州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客观存在的一些特点,即文、经、管方面专业设置较多,工程与建筑方面专业设置较少,专业体系设置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结合;再次,通过分析海西区经济发展环境,确立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体系设置相关原则和建议。通过分析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要求、三次产业结构、政治文件要求等,在宏观战略和微观设置上提出了建议。如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确立学校办学理念;根据市场导向,确立工学结合的不可替代性人才培养模式;以服务地方经济为目标,建设特色专业体系;加强师资建设,强化专业建设的效率。微观上,加强工程类和制造类专业建设。笔者以福州职业技术学院为基础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问题主要有专业缺乏吸引力,学生流失率高;专业结构不合理,难以体现本地职业教育特征;专业设置的整体呈现趋同性趋势,无自身特色;市场导向性发挥不力,产学研模式脱节;专业的实用性不高,学生就业质量过低。并结合我国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外部影响因素和内部因素进行分析。最后,本文正对相关问题提出专业建设与调整的管理对策,对政府层面、社会层面、院校层面提出了相关专业建设建议,促进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