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现今学术界的研究视野中,胡风新文学家和文艺理论家的身份一直被强调,而作为旧体诗人的胡风却鲜少有人关注。本论文旨在讨论胡风的旧体诗词创作论。根据胡风的人生经历、文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今学术界的研究视野中,胡风新文学家和文艺理论家的身份一直被强调,而作为旧体诗人的胡风却鲜少有人关注。本论文旨在讨论胡风的旧体诗词创作论。根据胡风的人生经历、文艺思想与旧体诗词文本,来探讨其间歇式地、爆发式地、“否定”式地创作旧体诗词的动因,梳理其旧体诗词的主要思想意蕴,发掘其旧体诗词背后的古今演变渊源。本论文的主体部分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根据胡风的成长经历和思想立场来探讨其创作旧体诗词的动因。一方面胡风少年时代的旧学修习经历是其创作旧体诗词的根本动因;另一方面则根据胡风的创作时期分开来谈,抗战时期他以五四文学为中心、不完全否定旧形式的民族形式立场是其小规模创作旧体诗词的主要动因,而狱中时期强烈的情感抒发需要与旧形式的诱惑则是其大规模创作旧体诗词的主要动因。第二部分探讨的是胡风旧体诗词的思想意蕴,以时间和写作主题为线索,结合诗人的创作心理与经历,分为五个部分来谈:抗战风云、狱里狱外、怀旧忆友、监外酬唱、以古讽今。第三部分采用古今演变的研究方法,探究胡风旧体诗词的艺术风格渊源与创作心理渊源:第一是胡风创造的“连环对”体诗歌一定程度上从中国传统诗歌中汲取了营养,第二是其旧体诗——尤其是七律,在意象、语体、章法结构和精神意识等方面有着对鲁迅旧体诗的借鉴和传承,第三是其在创作中呈现出了现代知识分子情怀与儒家政治文化心理、传统退隐意识交织在一起的多面诗人形象。本论文从作家创作动因、旧体诗词主题意蕴及古今演变探源三个角度,对胡风的旧体诗词创作进行了系统性的整合,从而较为全面地阐述了胡风旧体诗词创作论。
其他文献
目的:本实验以EAE小鼠为动物模型,应用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进行干预,通过weaver(15分)法对EAE小鼠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分,以评估各组小鼠发病情况,通过HE染色,研究Rapa对EA
本文聚焦非洲文学的语言形式,以非洲文学的口头性为切入点,考察融入书面创作的口头性在非洲文学文本中的具体表现。在此基础上,尝试进一步讨论其文体风格所产生的审美效果,力求在非洲文学的语言形式与审美体验之间建立某种相关性,探索文本在政治性和教育性诉求之外的审美需求。本文选择了非洲后殖民左翼作家恩古吉·瓦·提安哥(Ngugi Wa Thiong’o)的长篇小说《乌鸦奇才》(Wizard of the Cr
研究背景:乳腺癌是目前全球女性发病率最高的一种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女性的身体健康。转移是乳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乳腺癌具有向特定器官转移的倾向,其中最常见的转移
目的:通过比较肾阻力指数(renal resistance index,RRI)、血浆嗜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蛋白(plasma 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p NGAL)及血浆前脑啡肽(pl
目的:探讨紫杉醇诱发神经病理性痛大鼠纹状体HCN4通道的表达变化及与GABAB受体的关系。方法:选取清洁级SD雄性大鼠,6~9周龄,体重180~220g。于实验开始1、3、5、7d分别腹腔注射
明中后期,杨慎以其出众才学于当时文坛声震一方。凭借其渊博学识,杨慎创作出一套严密的诗学体系。这一诗学理论体系不仅在当时复古声势正炽的文坛独树一帜,自成一家,对于后世
背景精神性疾病常伴随免疫-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表达异常,激活外周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精神性疾病相关的大脑内小胶质细胞,使体内炎性因子表达水平异常增高,而研究发现在抑郁症患者体内发现小胶质细胞炎性活化,且小胶质细胞炎性活化伴随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1(MKP-1)、丝裂原蛋白活化激酶(MAPKs)、NF-κB-P65信号通路改变。本实验以BV-2小胶质细胞为研究对象,利用脂多糖(LPS)和MKP-
目的感染在流行病学上与多种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HSC)功能障碍症相关,如急性髓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临床上治疗以上血液疾病通常采用HSC移植。从疾病发生机制的角度全面揭示炎症对HSC的影响对治疗各种血液病具有重要意义。EDAG(Erythroid Differentiation Associated Gene)是一种造血组织和细胞特
我国高纬度寒冷地区国土面积广阔,气候条件恶劣,以低温冷冻害、大风、冰雹、洪涝寒潮和雪灾为代表的气象灾害频发,成为了严重制约了我国寒地乡镇卫生院的发展、威胁乡镇居民
[目的]大量研究证实识别与鉴定能够预测膀胱癌对顺铂反应的生物标志物对患者个性化治疗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已有研究指出AKAP13基因及其剪接异构体在一些肿瘤的耐药机制中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