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抗疏健骨颗粒对OP模型大鼠RANKL、RANK、OPG影响的实验研究

来源 :陕西中医学院 陕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tt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常见的骨代谢疾病,是困扰老年人的最普遍和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骨保护素的发现,对OPG/RANK/RANKL系统的研究受到关注,国内外研究表明OPG具有抑制破骨细胞形成、分化、存活、活化并诱导破骨细胞凋亡的功能,其功能与RANKL密切相关,因为RANKL是OPG的配体,OPG与RANKL结合抑制破骨细胞形成和活化,发挥抗破骨作用。本试验旨在通过用抗疏健骨颗粒治疗OP模型大鼠,观测骨保护素(OPG)、细胞核因子2 K B受体活化因子(RANK)和RANK配体(RKNKL)指标的变化,来证实抗疏健骨颗粒对OP模型大鼠的疗效,探讨抗疏健骨颗粒治疗和预防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理。为临床使用抗疏健骨颗粒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理论依据,为抗疏健骨颗粒在预防及治疗骨质疏松方面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60只6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乙烯雌酚组,抗疏健骨方大剂量组,抗疏健骨方中剂量组,抗疏健骨方小剂量组,每组10只。以双侧卵巢切除法复制骨质疏松模型;12周后全部处死,观测血清中骨保护素(OPG)、细胞核因子2 K B受体活化因子(RANK)的配体(RANKL)指标的变化。   结果:大鼠造模12周时,血清骨保护素(OPG)含量:假手术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乙烯雌酚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抗疏健骨颗粒小剂量组与模型组无明显差异(P>0.05);中、大剂量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但低于乙烯雌酚组(P<0.05);三种剂量组间随着剂量的增高血清OPG含量逐渐增高。血清RANKL含量:假手术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乙烯雌酚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抗疏健骨颗粒小剂量组与模型组无明显差异(P>0.05);中、大剂量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但低于乙烯雌酚组(P<0.05):三种剂量组间随着剂最的增高血清OPG含量逐渐增高。   结论:抗疏健骨颗粒能明显升高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血清骨保护素(OPG)含量,降低血清RANKL含量,使之接近假手术组水平。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甘石冰脑洗剂对常见的以瘙痒为主症的皮肤病进行临床观察及对小鼠模型皮肤组织中P物质(substance P,SP)的影响,探讨其止痒的疗效及作用机理。   方法:分为两个部分,第一
20世纪50年代末,Frank Rosenblatt等人提出了一种称为感知机的神经元网络。引入了用于训练神经网络解决模式识别问题的学习规则。证明了只要求解问题的权值存在,那么其学习规
【研究目的】  整理分析古今文献,归纳总结“通法”思想的历史渊源、中西医领域的运用以及在脾胃病的应用等,并通过临床研究验证该思想的实用性和指导性。  【研究方法和内
目的:通过对有关针灸治疗中风后失语的随机、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评价分析,旨在客观评价针灸治疗中风后失语的临床疗效。  方法:根据制定的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设计检索策略,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