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末周初时期是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大变革,商王朝走向灭亡,西周王朝刚刚建立的时期,商、周两种文化在此交汇、更替和传承,表现在青铜器方面就是商式铜器的继续流传和周式铜器的萌芽。同时,商末周初时期又是青铜器铸造技术发展的一个高峰期,此时的青铜器不仅铸造技术精湛、造型美观、器体厚重、装饰华丽,而且出现了许多史料价值很大的较长铭文的铜器,为青铜器的分期断代研究提供了丰富资料。论文所界定的“商末周初”是一个相对的时空概念,其中“商末”是指商王朝的最后两位王——帝乙和帝辛在位时期(涵盖周邦的文王时期),亦即学界所划分的殷墟青铜器的第四期;“周初”是指西周的武王、成王、康王时期,亦即学界所分的西周早期的偏早阶段。青铜容器,是青铜器分类中的一个概念,泛指能盛纳物品的青铜器,其中包括炊器、食器、酒器、水器四大类。由于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商末周初的青铜容器,所以对青铜容器之外的器类暂不涉及,有的纯动物形的铜容器也未录入。文中资料来源包括传世品中的商末周初时期的青铜容器、考古发掘出土的商末周初时期的青铜容器、偶然发现的窖藏或墓葬出土的商末周初时期的青铜容器、流散在国外的商末周初时期的青铜容器。本文采用考古类型学、地层学、古文字学以及与装饰花纹相结合的办法,对搜集到的商末周初青铜容器进行类型学研究,以总结出各类青铜器的型式变化规律和器形早晚演变轨迹。在此基础上,引入郭沫若先生创立的标准器断代法,对出土的有明确地层关系、有伴出陶器的铜器资料,以及铭文中表明了自身年代的铜器资料和学界多数学者公认的商末周初时期诸王世的标准器进行研究,确定出商末周初各个期段的标准器。然后依此为标准对其他出土和流散的青铜器资料进行分期断代研究,排出各自的时代或王世。论文第三、第四章对商末周初青铜容器进行了比较细致的考古类型学研究,划分出了青铜器的类别和型式,排出了每种器类的型式演变及分期对照表。第五章是分期与年代研究。对商末周初青铜器分期断代研究的历史现状做了简单回顾;对青铜器分期研究的方法进行了讨论;其后分别对商末周初青铜器进行了分期与年代推断,并对每期、段青铜器的特征做了分析和阐述。笔者将商末周初时期的青铜容器分为两大期,每期又各分为前、后两段。其中第一期相当于殷墟四期,其前段相当于帝乙时期,后段相当于帝辛时期,个别器物可能进入周纪年;第二期相当于西周早期的偏早阶段,其前段相当于武王、成王时期,后段相当于康王时期,少数器物可上跨到成王、康王之际,或下延到康王、昭王之交。第六章是对商末周初青铜容器分期断代研究的总结。通过对商末和周初两个时期青铜器的器类、形制、纹饰、铭文、组合等方面的对比研究,总结出了商末青铜文化以及周初青铜文化各自的时代特征和文化特性。总之,本文在比较全面地占有青铜器资料的基础上,对商末周初青铜容器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考古类型学研究,划分出各类器物的型式,排出了器物形制发展的早晚关系,揭示出器物形态的演变规律,将商末与周初铜器区分开来,并尽可能地归到某个王世,细化了部分著录、发掘报告(简报)中青铜器的分期并更正了一些错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