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移植是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治疗方法,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对手术成功至关重要。肝移植术后肝动脉血管并发症是其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的评价尤为重要。随着螺旋CT及最新的多层面螺旋CT的出现,使CT血管成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正是由于这是一种新技术且相关研究较少,因此对其诊断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的研究,更具明显的理论和临床价值。 针对上述问题及现状,我们进行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1.随机选取45例行腹部增强扫描的病人,系统分析主要扫描参数对CT血管成像(CTA)图像质量的影响,寻找可获得良好图像质量的扫描参数组合。 2.以上述研究结果为基础对肝移植术后病人行CTA检查并与DSA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3.同时对肝移植术后部分病人进行灌注测量,研究其血供改变,以期发 天津医科大学硕士研究主学位论文 现血供与临床表现的关系。 第一部分 多层面螺旋CT血管成像参数的研究 目的:系统分析主要扫描参数对CT血管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寻找可获 得较好图像质量的扫描参数组合。 材料和方法:应用不同扫描参数分别对随机选取的45例腹部增强扫掐病 人进行扫描,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入非离子型对比剂欧乃派克1.3ml八g 体重,3ml乍注入速度,延时时间 18-20s,扫描完成后于 GE Advantage Windows 4.0工作站上进行 ZD及 3D血管成像。通过观察管壁清晰度、伪影及肝动脉 分支情况评价肝动脉CTA图像质量,系统分析主要扫措方式对肝动脉CTA图 像质量的影响,寻找可获得良好图像质量的扫描参数组合。 结果:采用探测器组合 3.75 X 4mm+11.25。床速的组合方式,HQ扫描 模式,重叠重建率70%及STD重建方式进行扫描和重建可获得表面光滑、伪 影不明显、形态不失真的肝动脉CTA图像。 结论:多层面螺旋CT血管成像可清楚显示正常肝动脉的情况,可达肝 动脉3级分支血管。 第二部分 多层面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 诊断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通过多层面螺旋CT血管成像与普通血管造影检查的对比研究,对 多层面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初 步的探索。 材料和方法:随机选取48例肝移植后病人进行多层面螺旋CT血管成像 及肪A检查,0扫描范围自隔顶至U椎体下缘水平,探测器3.75——X 4, -4. 天津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11.25。床速组合方式,高质量(HQ)扫描模式,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入非 离子型对比剂欧乃派克 1.3ml/kg体重,2.5-3ml/s注入速度,延时时 I’司 18-20s,扫描完成后于 GE Advantage Window 4.OI作站上进行ZD及 3D血 管成像。观察肝动脉是否存在狭窄(均与吻合口远端肝动脉直径为标准)、肝 动脉狭窄程度(轻度狭窄一狭窄率t50%、中度狭窄一狭窄率t75%、重度狭 窄一狭窄率 n 75%)、肝动脉狭窄范围。CTA、DSA均在一周内进行检查并对两 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对多层面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的准确性进行分析和总 结。 结果:多层面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结果:48例病人(其中男性45例, 女性 3例,年龄 3(k--5岁,平均 49.72岁)中肝动脉未见异常 20例(41.6796), 肝动脉狭窄 28例(58.33%),其中轻度狭窄 11例(22.92%),中度狭窄 8例 (16.67%),重度狭窄 5例(10.42%),完全闭塞 4例(8.33%)。DSA检查结果: 48例病人中肝动脉未见异常20例(41.67%),肝动脉狭窄ZS例(58.33%),其 中轻度狭窄 12例(25%),中度狭窄 7例(4.58%),重度狭窄 6例(2.5%),完 全闭塞3例(6.25%)。除CTAI例中度狭窄及1例完全闭塞而DSA分别为轻度 狭窄和重度狭窄外,其余结果均是一致的。 结论:多层面螺旋CT肝动脉成像对于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的诊断具有 安全、无创、准确的优点,CTA和 DSA对肝动脉的评价具有相同的准确性,可 作为肝移植术后对肝动脉情况进行随访的首选手段,且可为肝动脉狭窄病人 下一步进行治疗提供依据。 第三部分 多层面螺旋C丁对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灌注研究 目的:利用单层动态CT对原位肝移植术后肝灌注与未行肝移植、无肝 脏病变者进行比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