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收集广西医科大学在校大学生肺活量体重指数、脂肪参数等数据,调查在身体质量指数、体脂率和腰臀比三个评判标准下的大学生肥胖率;阐述该校大学生肺活量体重指数、脂肪分布特征;分析肺活量体重指数、脂肪分布的相关性及其在男性、女性大学生之间的差异;为改善大学生肺功能、体脂分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广西医科大学在读大学生2207名(身体状况良好),其年龄在18-25岁之间,其中男性607名,女性1600名。采用生物电阻抗体成分分析仪测量受试者身体成分,包括去脂体重、脂肪量、内脏脂肪面积、内脏脂肪量、皮下脂肪量、身体质量指数、体脂率、腰臀比;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测试大学生身高、体重、肺活量、肺活量体重指数等基本信息。采用SPSS 2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统计分析。(肺活量体重指数:肺活量/体重,单位:ml/kg)。结果:1.脂肪参数、肺功能参数情况:男性内脏脂肪面积、身体质量指数、腰臀比、肺活量、肺活量体重指数大于女性(P<0.05),脂肪量、皮下脂肪量、体脂率小于女性(P<0.05)。内脏脂肪量两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2.大学生肥胖率:在身体质量指数标准下,男性、女性、总体肥胖率分别为:2.3%、0.4%、1%;在体脂率标准下,男性、女性、总体肥胖率分别为:2.3%、0.3%、0.9%;在腰臀比标准下,男性、女性、总体肥胖率分别为:13.5%、12.2%、12.5%。在身体质量指数、体脂率标准下,该校男性的肥胖率均大于女性(X~2值分别为73.403、94.694,P<0.01)。腰臀比标准下,男性、女性腹型肥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脂肪参数、肺功能参数随身体质量指数、体脂率、腰臀比等级变化特点:男性脂肪量、内脏脂肪面积、内脏脂肪量、皮下脂肪量随身体质量指数、体脂率等级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均P<0.05),肺活量体重指数随身体质量指数、体脂率等级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均P<0.05),身体质量指数达到超重时肺活量显著增加(均P<0.05);女性脂肪量、内脏脂肪面积、内脏脂肪量、皮下脂肪量随身体质量指数、体脂率等级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均P<0.05),身体质量指数达到超重、体脂率达到体脂偏高时,肺活量体重指数显著减小(均P<0.05);男性、女性腹型肥胖组脂肪量、内脏脂肪面积、内脏脂肪量、皮下脂肪量、肺活量较腰臀比正常组大(均P<0.05),肺活量体重指数较腰臀比正常组小(均P<0.05)。4.脂肪参数随肺活量体重指数等级变化的特点:男性肺活量体重指数良好组、优秀组的脂肪量、内脏脂肪面积、皮下脂肪量、身体质量指数、体脂率、腰臀比小于不及格组和及格组(均P<0.05),其中及格组脂肪量、内脏脂肪面积、内脏脂肪量、皮下脂肪量、身体质量指数、体脂率、腰臀比小于不及格组(均P<0.05);女性肺活量体重指数良好组、优秀组的脂肪量、内脏脂肪量、皮下脂肪量、身体质量指数、体脂率、腰臀比小于不及格组和及格组(均P<0.05),其中及格组脂肪量、内脏脂肪量、皮下脂肪量、身体质量指数、体脂率、腰臀比小于不及格组(均P<0.05),及格组、良好组、优秀组内脏脂肪面积小于不及格组(均P<0.05)。5.在身体质量指数标准下,男性、女性肺活量体重指数不及格人群集中在超重组和肥胖组(男性54.9%、85.7%;女性58.3%、100%),肺活量体重指数优秀人群集中在体重偏轻组、体重正常组(男性16.1%、11.1%;女性7.1%、3.4%);在体脂率标准下,男性、女性肺活量体重指数不及格人群集中在体脂偏高组和肥胖组(男性56.7%、71.4%;女性66.7%、100%),肺活量体重指数优秀人群集中在体脂偏低组、体脂正常组(男性15.9%、8.5%;女性7.3%、3.5%);在腰臀比标准下,男性、女性肺活量体重指数不及格人群集中在腹型肥胖组(男性58.5%、女性36.1%),肺活量体重指数优秀人群集中在腰臀比正常组(男性12.8%、女性4.8%)。6.偏相关分析显示,男性和女性肺活量体重指数与脂肪量、内脏脂肪面积、内脏脂肪量、皮下脂肪量显著负相关(均r<0,均P<0.01)。其中,男性肺活量体重指数与内脏脂肪面积相关系数最大(r=-0.290,P<0.01);女性肺活量体重指数与皮下脂肪量相关系数最大(r=-0.216,P<0.01)。7.以身体质量指数、体脂率、腰臀比为等级划分标准,男性体重正常组、体脂正常组、腰臀比正常组肺活量体重指数与脂肪量、内脏脂肪面积、内脏脂肪量、皮下脂肪量呈显著负相关(均r<0,均P<0.01),且与内脏脂肪面积的相关系数最大(r值分别为-0.250、-0.238、-0.202,均P<0.01);女性体重偏低组、体脂偏低组肺活量体重指数与脂肪量、内脏脂肪量、皮下脂肪量呈显著负相关(均r<0,均P<0.01),且与皮下脂肪量相关系数最大(r值分别为-0.147、-0.169,均P<0.01);体重正常组、体脂正常组、腰臀比正常组肺活量体重指数与脂肪量、内脏脂肪面积、内脏脂肪量、皮下脂肪量呈显著负相关(均r<0,均P<0.01),且与皮下脂肪量相关系数最大(r值分别为-0.116、-0.114、-0.186,均P<0.01);超重+肥胖组、腹型肥胖组肺活量体重指数与脂肪量、内脏脂肪面积、内脏脂肪量、皮下脂肪量呈显著负相关(均r<0,均P<0.01),分别与内脏脂肪面积、内脏脂肪量相关系数最大(r值分别为-0.471、-0.270,均P<0.01)。8.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内脏脂肪面积是男性肺活量体重指数的负性影响因素,皮下脂肪量是女性肺活量体重指数的负性影响因素。结论:1.在身体质量指数、体脂率标准下,男性肥胖率高于女性,在腰臀比标准下,男性、女性肥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不同的评判标准下,肥胖率的比较存在差异;2.大学生肺功能与脂肪分布密切相关。男性肺活量体重指数与内脏脂肪面积呈更大的负相关;女性肺活量体重指数与皮下脂肪量呈更大的负相关;3.减少脂肪分布对预防大学生肺功能下降可能有所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