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通识教育兴起于美国。我国现代大学建立之初就实践了通识教育,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学开始将其本土化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由于制度和认识方面的差距,目前我国通识教育实践存在许多有待研究的问题,其中大学通识教育实践的研究是相对比较重要的问题。大学通识教育实践研究,主要是关于大学“如何推进通识教育”的研究。美国大学推进通识教育的两大武器是“选修制”和“精英领导”,启示我们:以选修制为核心的制度改革和高校领袖的推动是开展通识教育的“左膀右臂”。日本大学推进通识教育的路径是:美国主导到高校自主。从被动接收到主动吸收,日本大学树立了将通识教育本土化的成功范例。我国现阶段大学推行通识教育的方式暂时可归为四类:三段模式、实验班模式、“本科生院”模式和书院模式。其中,三段模式,以“开设选修课、课程整体规划、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如此逐步开展通识教育为特征,此种模式适用范围广,但受制于学年学分制及其相关管理体制的影响,很难整合全校力量推进通识教育。实验班模式,顾名思义以独立建制的实验班为载体推进通识教育,缺点是容易陷入“精英教育”,并且实验班与普通院系的衔接也是个考验。“本科生院”模式,特点是设立本科生院,统一全体本科生的通识教育,改革力度大,但此种模式易导致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隔离,也面临着“核心课程”建设难度大的困境。书院模式,以学生社区为载体推进通识教育,是对我国大学传统学生管理体制的创新,也给我国大学传统管理体制带来了冲击。上述四类模式都存在优缺点,同时又受到很多客观条件的制约。针对我国大学通识教育实践存在的共性问题,并结合美国和日本大学推行通识教育的经验和教训,笔者认为在我国推进通识教育必须把握好三个关键环节,分别是:构建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体系、以建立选课制为重点推进学分制改革、构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