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大转折”是邓小平同志深刻观察二战后,尤其是80年代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的新趋势而提出来的一个战略论断。1991年,他在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深刻地提出:“现在世界发生大转折,就是个机遇。……要研究一下,我总觉得有这么一个问题。机会难得呀!” 世界发生了大转折,意味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深入研究世界大转折的主要表现和发生的原因,科学分析世界大转折发生后国际环境的新态势以及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制定21世纪我国安全战略、国际政治战略和经济发展战略,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第一章重点分析了世界大转折的主要表现和发生的原因。20世纪后半期发生的世界大转折,主要从三个方面表现出来:一是时代主题大转折——从战争与革命到和平与发展;二是世界格局大转折——从两极格局到多极格局;三是世界经济大转折——从经济国际化到经济全球化。到目前为止,世界大转折仍在发展变化之中。 20世纪百年中,我们经历了两次不同的时代主题:从本世纪初到70年代,时代主题是战争与革命,7O年代以后是和平与发展。 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主题,是列宁根据当时国际形势发展变化新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来的。20世纪大部分时间里,国际关系主要是围绕战争与革命展开的,战争与革命就是当时的时代主题和基本特征,列宁的论断符合当时的客观情况。二战后,世界形势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要和平、求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和大趋势;世界人民和各国负责任的政治家都不希望爆发新的世界战争,都希望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越来越多的国家将注意力放在发展本国经济上。从这时起,时代主题开始发生大转折。80年代中期,邓小平同志在科学分析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酬上,紧紧抓住国际社会面临的最本质最核。G的问题,适时而鲜明地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问题的科学论断。根据邓小平同志的这一思想,中共十三大报告明确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 十四大报告正式采用了“时代主题”的提法;十五大报告进一步把这一思想概括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J 两极格局是指二战后形成的以美苏争霸为主要特征的战略格局。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来,由于美苏自身力量的相对衰落,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实力同美国的差距逐渐缩短并在政治上独立倾向日渐增强,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以及第三世界发展壮大等原因;两极格局日益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书匕战。80年代中期,随着苏联急剧衰落,两极格局开始解体;1989年东欧剧变,两极格局基本瓦解;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最终崩溃。由此,世界格局开始向多极格局转变,多极化成为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经济全球化从经济国际化发展而来。80年代以前,经济国际化程度虽高,但尚末发展到全球化的高级阶段。80年代以后,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的现代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尤其是卫星通讯枝术、传真技术、微电子技术的进步和广泛运用,国际互联网络的开通,为全球的商品和资金流通及人员的流动提供了现实的物质基础,为国际分工的进一步扩大和深化创造了条件。与此同时,由于经济全球化的载体 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全球规模的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国际投资规模急剧增长,以及越来越多的国家实施了相对更自由的贸易和金融政策,从而使经济全球化发展所需要的条件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世界在N世纪后半期发生大转折,具有深刻的历史和现实原固。时代主题发生大转折的主要原因有: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战争力量的增长;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明显上升,各国都致力于以经济为基础、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都把振兴经济,谋求更加有利的国际经济地位放在首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阶级采取了调合阶级矛盾的措施,无产阶级革命形势难以形成等等。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发生大转折的主要原因有: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 2 步的产物,世界政治结构即世界格局必须与世界生产力的发展 和科技进步相适应,并随着世界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进步而改 变。N世纪so年代发生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生产力突 飞猛进,扩大了国际范围内资源配置的范围和深度,从而把世 界各国的经济联结成密切联动的有机整体。两极格局在本质上 并不代表当代历史发展的潮流,它不仅在政治上割裂了世界, 而且在经济上割裂了世界,极大地阻断了各种资源的国际配置 和跨国流动,严重地妨碍了国际经济及其相关国家经济的发展, 从而成为世界生产力发展的巨大障碍。由此,两极格局的崩溃, 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