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票市场的惯性与反转效应属于资产定价理论中的异常现象,与传统金融学理论的理性人假设和有效市场假说相矛盾,却被全球多个证券市场证实存在。而行为金融学中,也有相关理论认为市场并非有效的,投资者们也难以做到完全理性,这与惯性与反转效应及策略有一定的共通之处。现有文献中用行为金融理论解释惯性与反转效应的实证研究并不多,而本文在研究我国股市惯性与反转效应存在性的基础上,试图从行为金融的角度来解释这一现象。
本文实证研究的第一部分先探讨我国股市在短期内是否存在惯性与反转效应。数据选取上,以我国沪深两市2007年10月至2017年10月所有上市A股数据作为样本。研究频率上,本文选择现有文献很少研究过的日度频率。研究方法上,采取JegadeeshandTitman方法,也称J-K方法,即通过在排序期确定分组和在持有期测算收益率,比较惯性与反转两种策略的收益率高低。测算惯性效应存在性时,本文将排序期和持有期都分别设定为1、3、6、9、12、15个交易日,共36组J-K策略。测算反转效应存在性时,本文将排序期和持有期都分别设定为2、4、8、10、14个交易日,共25组J-K策略。所有排序期及持有期均采取非重叠的抽样方法,以2017年1月为第一个持有期,往后递推至2017年8月,得到所有持有期收益率的序列。通过研究得出,在测算期(2017年3月至2017年10月)内未发现反转现象,却能够发现短期惯性现象,且惯性效应在排序期为9、12、15个交易日时较为显著,且这几个组合的超额收益随着时间推移表现越来越好。
本文实证研究的第二部分试图用行为金融学相关理论解释样本期内出现短期惯性效应的原因。思路是假设行为金融中的羊群效应模型能够解释股票市场的短期惯性效应,接着验证两者是否真的具有解释与被解释的关系。研究方法为CCK模型分析方法,将采用惯性策略的投资组合的日均横截面绝对偏差CSAD与同时期沪深300指数组合日收益率的绝对值进行拟合,根据两者的线性关系判断羊群效应是否能够解释惯性效应。通过这一方法得出,当投资组合的惯性效应表现显著时,其横截面绝对偏差CSAD与同时期沪深300指数组合日收益率的绝对值存在线性递减关系,羊群效应也十分明显;而投资组合的惯性效应十分微弱或不存在时,两者间的线性递减不明显,甚至存在线性递增,证明羊群效应不显著或不存在。故本文认为,行为金融中的羊群效应模型对股票市场的短期惯性效应具有一定的解释力。
本文实证研究的第一部分先探讨我国股市在短期内是否存在惯性与反转效应。数据选取上,以我国沪深两市2007年10月至2017年10月所有上市A股数据作为样本。研究频率上,本文选择现有文献很少研究过的日度频率。研究方法上,采取JegadeeshandTitman方法,也称J-K方法,即通过在排序期确定分组和在持有期测算收益率,比较惯性与反转两种策略的收益率高低。测算惯性效应存在性时,本文将排序期和持有期都分别设定为1、3、6、9、12、15个交易日,共36组J-K策略。测算反转效应存在性时,本文将排序期和持有期都分别设定为2、4、8、10、14个交易日,共25组J-K策略。所有排序期及持有期均采取非重叠的抽样方法,以2017年1月为第一个持有期,往后递推至2017年8月,得到所有持有期收益率的序列。通过研究得出,在测算期(2017年3月至2017年10月)内未发现反转现象,却能够发现短期惯性现象,且惯性效应在排序期为9、12、15个交易日时较为显著,且这几个组合的超额收益随着时间推移表现越来越好。
本文实证研究的第二部分试图用行为金融学相关理论解释样本期内出现短期惯性效应的原因。思路是假设行为金融中的羊群效应模型能够解释股票市场的短期惯性效应,接着验证两者是否真的具有解释与被解释的关系。研究方法为CCK模型分析方法,将采用惯性策略的投资组合的日均横截面绝对偏差CSAD与同时期沪深300指数组合日收益率的绝对值进行拟合,根据两者的线性关系判断羊群效应是否能够解释惯性效应。通过这一方法得出,当投资组合的惯性效应表现显著时,其横截面绝对偏差CSAD与同时期沪深300指数组合日收益率的绝对值存在线性递减关系,羊群效应也十分明显;而投资组合的惯性效应十分微弱或不存在时,两者间的线性递减不明显,甚至存在线性递增,证明羊群效应不显著或不存在。故本文认为,行为金融中的羊群效应模型对股票市场的短期惯性效应具有一定的解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