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依恋是个体与他人强烈而持久的情感联接;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我的觉知;自尊是个体对自身所抱持的情感和做出的评价;自恋则是指心理的兴趣集中在自身而排斥他人。本文采用测验法对初中、三年级和高中一、二年级学生的依恋与自我概念、自尊及自恋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目的旨在了解青少年学生的依恋、自我概念、自尊和自恋的某些特定,并在此基础上探究青少年的依恋对其它三者的预测作用.调查的结果发现:1.男女生的父母依恋总分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比女生在与母亲的感情联接上表现出孤立的倾向。青少年与父母的亲密程度有年级上的波动,与同伴的依恋状况则平稳发展,符合中学生青春期寻求个体化的心理特点。2.女生的自我概念在外貌、体能、数学等因子上显著低于男生;高二年级学生的诚实自我不升反降,低于高一年级。青少年的依恋质量和自我概念各因子之间大多数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相关。在进一步的回归分析中发现,母亲沟通可以预测青少年的外貌自我和言语自我;父亲疏离可以预测体能自我,父亲依恋对青少年总的自我概念的预测力大于母亲依恋对其的预测力。3.男女中学生的自尊不存在性别差异,他们的自尊水平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高。依恋关系的各个维度与自尊有着不同程度的显著相关。从进一步的回归分析中看出,依恋质量中的疏离因子全部进入回归方程。青少年与母亲和同伴越疏离,自尊水平就会越低。4.性别对自恋的影响没有达到显著的水平。青少年的自我满足感和优越感有年级差异,从初二到高一逐年升高,至高二时又有所下降。父亲依恋对自恋没有预测作用,母亲疏离对青少年的权威、自我满足感和优越感的影响十分明显,与母亲越亲近的青少年他们的权威、自我满足和优越的感觉就越强。母亲疏离和同伴疏离共同预测了新权威感和自我满足感。母亲疏离和同伴沟通共同预测了优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