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亨利·劳森(1867-1922)是澳大利亚著名的小说家、诗人,澳大利亚民族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绝大部分描绘了早期澳大利亚丛林特有的生活场景和丛林人独特的气质以及精神面貌。虽然在他的作品中可见不同的人物和故事情节,但是其中都能或多或少的出现与丛林相关的元素。本文以劳森的短篇小说和诗歌为基础,借助荣格的情结理论发掘其中的丛林情结,分析丛林情结对劳森创作的影响。荣格认为情节是有关观念、情感、意象的综合体,与经验有关。而丛林情结是对丛林的依赖和无意识的眷恋。作为一个丛林人,劳森将创作的对象和背景都设定在了广袤的丛林,他的作品中的丛林人物都具有鲜明的丛林特点:热心,豪放,真诚。虽然劳森对丛林称不上喜爱,但他热爱这片土地。这种矛盾的心理真实的体现在了他对丛林人的同情和渴望变革的呼声中。在他的作品中,到处可见对丛林场景的描写,对丛林人物的刻画,以及对丛林精神的歌颂。正因为劳森对丛林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的丛林情结不可避免的会在他的创作过程中激发一定的灵感,从而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包括人物创作,情节的组织,场面的描写等等。丛林情结在劳森的作品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是一个不可磨灭的标志。本文力求将劳森的丛林作品置于情结这一心理因素之下,从文学与心理情结相互作用的跨学科研究角度,结合劳森的生活背景和经历,挖掘其文学创作中的丛林情结,从而分析丛林情结对劳森创作的影响。通过分析劳森主要的文学作品和他的创作手法,本文力求揭示劳森的文学创作和心理情结之间互相影响的深层关系,为今后的劳森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