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绿色建筑研究已经成为建筑研究领域的一大热门,相比于国外的绿色建筑研究及实践,国内的研究状况起步相对较晚,绿色概念实践完成度也相对较低。然而,研究总结地域传统民居建筑在气候适应性方面的经验,能更直接有效地实践绿色建筑理念。近年来,对岭南湿热气候地区传统民居如西关大屋、竹筒屋等的气候适应性研究也越来越多。基于此,本文主要选取同属岭南湿热地区的潮汕典型传统民居“下山虎”及其村落街巷作为研究对象。在夏季典型时刻(夏季某一天,这里选6月21日下午14:00,外部风速为微风0.5m/s,室外恒温为32℃),运用Fluent计算流体力学软件,通过大量模拟结果及模拟数据,力求详实地分析村落中街巷及民居室内的自然通风组织及风环境情况,并进行评价和总结,为地域建筑设计提供参考。首先,在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潮汕地区传统村落中街巷与民居进行调研,并选取汕头潮南区司马浦镇窖美村进行现场勘测,从而总结出“下山虎”主要存在南入口与东入口两种民居空间类型以及由两者各自形成的村落街巷类型。其次,通过模拟对比分析不同朝向村落街巷在夏季典型时刻的风环境,来证明不同朝向村落街巷均能保持良好的通风情况。再次,在此基础上,对比研究不同街巷尺度下村落街巷空间的自然通风组织情况。并继续对不同街巷尺度对民居室内风环境影响作进一步分析研究。最后,重点分析民居中天井、平面开口等空间要素对室内的自然通风组织的影响,并整体性分析各个要素在生活空间自然通风组织中的价值。总之,本文尝试从潮汕传统村落中的街巷—天井—平面开口等空间系统要素来综合分析街巷及民居室内的自然通风组织及风环境情况,为地域建筑设计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