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融方法视角下儿童偏差行为的社工干预研究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644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积极推动各方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倡导广大家庭都要重视言传身教。为贯彻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历次讲话精神,发挥家庭教育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A市家庭教育研究会通过开展“两邻幸福家”家庭教育服务项目,建设幸福家庭,助力幸福教育。笔者在开展该项目时,通过家庭教育主题讲座大力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并为社区内存在特定问题的家庭提供后续服务,采用专业的个案服务方法或小组活动方法,帮助家庭解决特定需要,恢复正常的家庭功能。其中,服务对象小张是一个存在偏差行为的儿童,其偏差行为具体表现为内在的消极、封闭、自我否定和外在的哭泣、拒绝沟通和社会交往,经调研发现服务对象产生偏差行为的原因为三方面:微观层面上是家庭关系的不和,中观层面上是同伴群体的缺位,宏观层面上是社区互动的缺失。笔者在文献研究和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决定采用综融方法视角,将社会工作三大方法进行整合运用,以有效纠正服务对象的偏差行为。于是笔者在生态系统理论、沟通理论、增能理论等社会工作专业理论的指导下,将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进行有机整合,从导致服务对象出现偏差行为的三个系统入手,为服务对象提供更全面、更专业的服务。本文采用观察法、访谈法和个案研究法收集资料、开展服务。首先以个案会谈的形式介入服务对象的家庭,运用倾听、同理、建议、自我披露等专业技巧,建立信任关系,帮助服务对象宣泄消极情绪,缓和内在的心理冲突,同时纠正其父母错误的沟通方式,恢复和谐的家庭氛围。其次运用小组工作方法,开展儿童成长小组、家长教育小组和亲子互动小组,多维度介入,协助儿童发掘潜能、树立自信、建立同伴群体;帮助家长学会有效沟通、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和教育观念;促进儿童和家长之间进行有效互动、改善亲子关系、促进家庭和谐。然后通过链接社区资源,开展“周末课堂”和主题活动,建立社区互动,让服务对象得以在社会互动中获得正向滋养,进而恢复人与系统的平衡发展,有效纠正偏差行为。最后经评估与总结,得出综融方法的有效性及注意事项,并基于实践经验,提出相关建议。
其他文献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家庭结构的改变加之信息产业化浪潮引发的劳动力异地就业普遍化,使得许多子女难以在工作、养育后代与父母养老三者之间做出权衡,对于F市这一五线城市来说,年轻人才的大量外流已成大势所趋,空巢老人养老也就更成问题。然而调查显示,即使独守空巢,F市的许多老年人依旧不愿接受院舍照顾。以此为研究起点,笔者以F市A社区为例,针对“空巢老人”这一弱势群体,探讨他们对院舍照顾的排斥问题,并提出相关的
学位
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是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城乡一体化的不断加快,农村社区由于经济发展落后、人才流失、地理位置等问题的制约,造成了城乡社区之间发展差距较大,导致农村社区建设与发展进程缓慢,农村社区治理难以有效推进。当前农村社区治理面临着挑战诸多挑战,传统的农村社区治理模式无法解决当前农村社区面临的困境,同时也难以满足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学位
随着离婚率的攀升,离异单亲母亲群体正逐渐壮大,其中那些处于贫困的单亲妇女面临哪些困境、如何实现工作自立等议题成为了关注的焦点。对于贫困单亲妇女而言,家政工作因其入职门槛低且社会对家政服务需求的扩大而成为该群体主要的就业领域。本论文基于H市某家政公司的女工群体,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对其中15名贫困单亲家政女工开展深入访谈,立足于生命历程理论和抗逆力理论“过程说”的内涵,对研究对象的抗逆力发展过程进行分
学位
作为一种带有负面和贬低意味的分类范畴,污名现象的产生及维系已得到了众多的研究关注。其中戒毒康复群体作为曾经有过违法经历且可能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与后果的社会边缘群体,在再社会化过程中面临着来自文化、制度等多种因素作用下的污名,对该群体污名问题的研究,不仅有益于验证及拓展相关污名形成的研究所得,同时对禁毒工作中社会工作者如何针对性的采用专业方法帮助戒毒康复群体顺利回归社会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研究立足
学位
残疾人作为社会当中的弱势群体,就业时经常面临诸多阻碍。依据学术界的观点,社会支持是依附于个体与他人接触所构成的关系网络,可帮助残疾人解决现有的就业困境。笔者在社工机构实习阶段关注到“残疾人就业需求不断增多”的问题,并由此产生“残疾人就业支持主体是否也趋于多元化”以及“残疾人现有就业支持力量是否真正发挥作用”的思考,希望通过具体的研究,了解残疾人就业支持的现实情况。为此,笔者基于所在社工机构的条件,
学位
随着社会建设的深入,我国的儿童福利和保护体系逐步完善,儿童发展得到社会的持续关注和重视。进入新发展阶段,中国致力于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推动社会组织服务下沉社区。在社区开展儿童服务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形式。《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指出,政府要在实施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坚持儿童优先发展原则,同时鼓励各类公共服务机构和社会组织参与儿童发展和权利保护服务。因此在社区内开展儿童服务站项目是非常必要
学位
中央政府目前高度重视儿童福利事业的发展,其中儿童福利服务递送是实现儿童福利服务的关键环节。儿童福利递送中各福利供给主体间的互动关系不仅是儿童福利治理中的重要内容,其良性互动也是儿童及其所在家庭接收服务的重要保障。因此,本文通过实地调研,采用个案研究方法,以S市儿童服务站合作项目为例,通过访谈法与观察法的方式进行资料收集,探讨在儿童服务站服务递送中所涉及的需求评估、规划、支持与反馈等维度下,政府、各
学位
本研究以X县社工站中的低保群体为例,采用个案研究方法,从底层贫弱群体的微观视角出发,对社工站中农村低保对象的受助经验进行叙述分析,发现其在受助经验要素方面具有以下特点:1、受助原因方面,受助者将申请低保的原因归结为非人为的个人原因,贫困与个人主观努力无关;2、低保水平方面,呈现出农村低保水平偏低,不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3、救助类型方面,受助者不能满足于低水平的现金救助,还叙述了对基本服务救助的不满
学位
我国人口老龄化持续加速,老年人口比例逐年增加,高龄老人数量也随之递增。高龄老人随着生理机能的下降,同辈交往范围缩小,在社区中逐渐成为边缘群体。高龄老人经历了单位制时期,尤其对于单位型社区的高龄老人来说“单位”更加具有特殊意义,单位型社区的高龄老人有着深厚的单位情结。因此,在对单位型社区高龄老人同辈支持网络建构的过程中,通过缅怀的方式引导高龄老人回顾单位的历程以及往事经历,挖掘单位文化资源作为缅怀的
学位
青少年情绪管理能力近年来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随着中国离婚率的升高,单亲家庭青少年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重点群体。由于长期处在少人沟通、多人指点的特殊环境中,久而久之使得这群孩子产生了被抛弃感,从而导致了心理敏感、生性多疑、缺乏安全感等性格特点,而情绪管理能力不足成为阻碍单亲家庭青少年心理健康及完整人格形成的一个普遍问题,如果不及时干预,情绪问题将会对单亲家庭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