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基于复合树脂粘结的现代牙齿缺损修复存在粘接耐久性不足的问题。本研究目的是研究合成的贻贝黏附蛋白仿生单体N-2-(3,4-二羟基苯基)丙烯酰胺(DAA)对牙本质胶原纤维的降解,胶原酶的活性以及对树脂-牙本质粘接面即刻和老化处理后粘接强度变化的影响,希望该单体能降低胶原纤维的降解,提高牙本质胶原纤维的抗酶解性能并最终提高牙本质粘接的耐久性。方法DAA合成:按照设计要求合成。合成产物采用核磁共振氢谱仪(1hydrogen-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H-NMR)和高分辨率质谱仪(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er,HRMS)检测分析。探究影响DAA抑制胶原纤维降解能力的因素及DAA使用优化:将相同胶原膜与DAA溶液(设置浓度梯度、未氧化或氧化状态、与胶原反应期间氧化或实验前氧化及时间梯度一系列条件)共培养,采用微量羟脯氨酸(HYP)含量测定试剂盒通过比色法测定胶原纤维释放的羟脯氨酸含量来量化降解的程度。通过比较各组差异评价DAA抑制胶原纤维降解能力,同时筛选出适合DAA发挥作用的条件优化DAA的使用。探究DAA对胶原酶活性的抑制:将上述实验中优化作用条件后的DAA分别在酸性(p H=5)和碱性(p H=8)环境中与Clostridiopeptidase-A溶液共培养,然后使用Biovision公司的胶原酶活性检测试剂盒通过在一定时间内动态测量吸光度的变化来测定各组胶原酶的活性。从而评价DAA在酸性和碱性环境中对胶原酶活性的抑制能力。探究老化前后DAA对牙本质粘接强度的影响:将40颗新鲜收集的健康人第三磨牙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使用酸蚀-冲洗粘接系统制作树脂-牙本质粘接的样本。实验组用上述实验中优化作用条件后的DAA溶液处理第三磨牙粘接界面,对照组用去离子水处理第三磨牙。两组再次各随机分成两小组,有一半即刻测试显微拉伸强度,另一半在行冷热循环老化后进行显微拉伸测试粘接强度。同时构建相同粘接模型,分别采用硝酸银银染和磷酸、次氯酸交替溶解牙本质,并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FE-SEM)观察粘接面的纳米渗漏和界面形貌,共同评估DAA对牙本质粘接耐久性的作用。结果氧化DAA对胶原降解的抑制作用和氧化DAA浓度成正相关,而未氧化DAA对胶原降解无明显的抑制作用。氧化DAA与胶原纤维的作用迅速,30s和更长的作用时间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胶原纤维与DAA的相互作用不发生于DAA的氧化过程中,而是与氧化后DAA产生反应。氧化DAA可以在酸性和碱性环境中抑制胶原酶的活性。氧化DAA处理的实验组在冷热循环老化处理前后显微拉伸强度无明显变化,而未处理的对照组老化处理后显微拉伸强度显著下降。老化处理前的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显微拉伸强度无明显差异。SEM观察对照组老化处理后粘接界面纳米渗漏增多显著,而实验组无明显改变。同时,SEM显示实验组在老化处理前后粘接面形成的树脂凸和混合层在次氯酸酸蚀下仍有保存而对照组树脂凸低平,表面光滑(混合层丧失)。结论氧化DAA可以减少牙本质胶原纤维的降解,抑制胶原酶的活性从而保护树脂-牙本质粘接界面,提高牙本质粘接的耐久性,因为其使用方法便捷,保存方便有潜力作为新型牙本质粘接单体应用于临床牙本质粘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