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政府组织,即NGO(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是20世纪后半期兴起的社会民间组织,自NGO出现开始到至今的全球化阶段中,NGO在世界上蓬勃发展。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我国NGO与企业、事业单位一起,也已成为社会经济与政治生活中重要的社会组织,对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推进社会进步、维护社会稳定、建立和谐社会都产生了积极影响。目前,有关我国农村NGO的研究比较欠缺,基本上还处于空白或薄弱状态。
本文基于该种情况,就探索式的对我国农村NGO进行研究。
首先,在文章的第一部分总结了国内外文献综述;
在文章的第二部分,作者借鉴国内外研究有关NGO的含义、类型与特征相关理论的结果,同时结合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尝试性地总结出我国NGO的含义、类型与特征。综合我国现状,认为从广义的角度对NGO进行了定义是符合我国现有国情的,即我国NGO指的是:“政府部门以外的不包括企业单位的一切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自愿形成的公益性社会组织。”该定义主要是从NGO与政府和企业之间的角度来界定NGO的。同时,把我国农村NGO分为以下三大类:(1)社会团体①农村经济组织。这是农村NGO最多的一种类型,主要是由于经济上发生关系而发展联系起来的组织,在农村主要表现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②非营利性社会中介组织。非营利性社会中介组织如行业协会、商会等,性质上属于社会团体。(2)民办非企业单位(3)基金会,对于本文主要阐述的是第一种类型。
第三部分,本文在对我国农村NGO分类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农村NGO产生和发展的特定背景。不管是从国际宏观环境、国内环境、还是从NGO自身优势、实践经验以及我国农村NGO的现状来考察,发展我国农村NGO是现阶段的必然选择。与国外生成背景不同的农村NGO,不论它的产生与发展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作者就总结出农村NGO的中国特色。我国农村NGO的中国特色主要体现在与政府的相关性、政府对农村NGO的管理以及政策的变化性等方面。
接着就具体地研究我国农村NGO的内部,在第四部分与第五部分分别探讨了我国农村NGO的活动方式及其空间界定、组织方式与管理;第六部分,对我国农村NGO健康发展的进行了整体的规划,对于发展我国农村NGO宜采用的基本思路是:“先专业化组织,后综合化组织;先基层区域组织,后地区层次组织,再高一层次组织”这样一种层层推进、有序展开的策略,在稳定中求发展的策略。同时结合我国农村NGO的实际提出了相应的政策与建议:(1)焦点:政府的定位问题(2)转变政府部门对农村NGO的思想观念(3)尽快出台NGO基本法并完善专项法规体系(4)改革有关登记管理方面的法规政策(5)尽快落实有关公益捐赠减免税方面的法规政策(6)完善社会监督机制(7)加强政府采购对NGO的财政支持(8)出台有关NGO员工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法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