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凌云铜矿床是近年在东天山地区南天山造山带中新发现的一处受大型脆韧性变形带控制的难识别、新类型铜矿床。且在其附近相同地质环境中还发现和正在勘查凌云金矿。该大型脆韧性变形带控制了一系列铜金矿床的分布。那么凌云铜金矿床是受何种关键因素控制?成矿机制和矿床类型是什么?颇具成矿学和找矿学意义。因此本文通过野外地质观察,利用岩相学、矿相学、矿床地球化学等方面研究矿床形成构造背景及铜金矿成矿作用,取得以下认识和进展:(1)铜矿床容矿岩石为灰绿色糜棱岩,经显微镜鉴定和地球化学分析,原岩为安山质晶屑凝灰岩,形成于南天山洋向北俯冲的大洋岛弧环境,不同于前人认为的灰绿色糜棱岩化角斑岩。对其锆石LA-ICP-MS U-Pb测年为407.8±1.3Ma,为火山喷发年龄,其地层应归属于下泥盆统阿尔彼什麦布拉克组,而非前人认为的中-上泥盆统。(2)铜矿化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主成矿)阶段为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矿脉沿凝灰岩变形面理裂隙充填;第二阶段为铁白云石-多金属硫化物阶段,矿脉小角度斜切凝灰岩变形面理充填。(3)矿石中黄铜矿的初始(187Os/188Os)t为18.54±0.67,矿石和容矿岩石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形态基本一致,表现为左陡右缓趋势,相对富集轻稀土,重稀土亏损的特征,成矿物质具有壳源特点,安山质晶屑凝灰岩容矿岩石可能提供了部分成矿金属物质。(4)铜矿床围岩蚀变分带不明显,矿化主要与绿帘石化和绢云母化有关。绢云母沿糜棱岩面理产出,与主成矿阶段黄铜矿和斑铜矿有明显共生关系。蚀变矿物绢云母40Ar/39Ar坪年龄为292.3±2.4Ma,铜矿成矿主阶段黄铜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297.9±3.4Ma,两者在误差范围内一致,显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变质变形且成矿;闪长岩切割地层和铜矿体,其锆石LA-ICP-MS U-Pb 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21.0±1.4Ma,可限定铜矿成矿年龄上限。(5)金的赋存状态主要有三种形式:包括赋存在于磁黄铁矿和黄铁矿晶体内超显微纳米级自然金(Au0)或者固溶体金(Au+)、黄铁矿晶体内的微米级自然金(Au0)、黄铁矿晶间/裂隙内的微米级自然金(Au0)。黄铁矿和磁黄铁矿中亦有银伴生,Ag在黄铁矿中分布不均匀,可能主要呈不可见超显微自然银(Ag0)形式存在。载金矿物黄铁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306.0±2.4Ma,与区域右行走滑剪切带下限年龄接近。(6)综上所述,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凌云铜金矿床可能是南天山洋向北俯冲闭合之后,在陆陆碰撞过程中受逆冲推覆构造和走滑剪切影响,可能驱动深部的变质流体,流体萃取深部地壳或者矿区内安山质晶屑凝灰岩中预富集的成矿金属物质后,在合适的部位卸载成矿的陆陆碰撞造山型铜金矿床。凌云铜金矿床矿床成因类型厘定,可对区域找矿有一定的积极指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