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德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dao_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几千年来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是中华文明的灵魂和核心。中国儒家思想有着明显的伦理倾向,其道德教育思想也是十分丰富的,是我国道德教育的优秀文化资源。先秦时期作为人类文明的“轴心期”,其思想的创造是其后中国思想的源头活水。儒家德育思想在先秦时期就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不仅对中国整个封建社会有着全面而深刻的影响,直至今天,对当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仍有着重要影响。而今,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德育的开展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这也要求从历史上吸取优秀的德育文化资源加以借鉴。进一步研究以孔、孟、荀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德育思想对于厘清儒家德育思想和更好地解决新的德育问题、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全文由四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文章的前言部分,简要论述了选题的理由和意义,分析了目前的研究状况,目前关于儒家德育思想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然而,专门研究先秦儒家德育的著作并不是很多,显得相对薄弱。因此,对先秦儒家德育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该部分还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这些方法与创意是建立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的,因为任何学术研究都不能凭空创造,都是对前人的研究成果的继承和发展。第二部分论述了先秦儒家德育思想的社会背景及理论基础。我国先秦儒家德育思想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这一历史时期经济的大发展和政治的大变革为先秦儒家德育思想的形成奠定了社会基础。随着历史的发展,“德”的思想和“礼”的思想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成为先秦儒家德育思想形成的历史渊源;另一方面,人性论思想的丰富,尤其是孟子和荀子对于人性论思想的极大发展,为先秦儒家德育思想的形成提供了逻辑基础。第三部分阐述了先秦儒家德育思想的基本内容。其内容主要包括:一是“仁”为内核的德育内容论。“仁”首先是一种真挚的感情,孔子认为,这是成为“仁”人的基本要求。“礼”作为其表现形式,与“仁”的关系密不可分。“仁”者不仅要做到“忠恕”和“孝悌”,并且在义利关系上,要重义轻利,先义后利。二是“圣贤”人格的德育目标论。儒家在德育目标上追求的是“圣贤”的理想人格,“圣贤”人格是儒家德育的最高目标,其现实目标是“君子”人格。三是“德礼为治”的德育功能论。儒家德育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本文介绍了孔、孟、荀的德政思想。四是“慎独”“力行”的方法论,主要有学思并重、身体力行、因材施教等方法。第四部分探讨了先秦儒家德育思想的现代价值。首先探讨了德育为先的思想带来的对现代德育地位的重新思考。论述了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意义,以及当代重塑德育为先地位的必要性。其次从实践的角度论述了儒家实践的思想对当代德育实践的启发,以及如何有效地开展德育实践。再次,强调了儒家以人为本的思想在现代德育中的价值,论述了道德教育要回归生活、热爱社会、以人为本,尤其要以学生为本。最后,探讨了儒家内外兼修的思想对当代德育实践的意义。德育的有效开展,既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也离不开环境的塑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对促进人的德育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兴起,信息技术的全面渗透,“互联网+教育”已逐渐成为教育信息化推进的主导方式,为此城乡教育方面的数字鸿沟也找到了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法。但是在偏远的农村
内容摘要:为了尽可能等值地把源语翻译成目标语,译者会使用各种各样的翻译转换方法。他们使用翻译转换的原因是意识到了汉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有时若要更好
戴复古的诗学精神,总体上流转着杜甫式的情感溪流,呈现出对唐代诗学的回复与规慕,讲求遵循艺术创作的基本法则,主要表现为诗要有正脉、诗为人伴侣、诗思费斟酌、诗味求隽永、
亲社会行为是一种对他人或社会有益的行为,包括分享、帮助、安慰、合作、助人等,并常常与“积极的社会行为”、“援助行为”、“利他行为”在同等意义上使用。近年来,国内外
<正>性早熟是指儿童青春期特征提早出现的一类生长发育异常的内分泌疾病。性发育开始的正常年龄在不同的种族之间可以有一定的差异,目前,我国一般以女孩青春发育开始在8岁之
会议
杜仲降血压的主要成分是松脂醇二葡萄糖苷(PDG).采用表面灭菌法从杜仲枝条、树皮中分离得到3株可以产生松脂醇二葡萄糖苷(PDG)的内生真菌,其中菌株YH001通过形态观察和ZTS序列分
试验于2009~2010年在江苏太湖地区的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进行,以常规迟熟中粳、常规早熟晚粳、常规中熟晚粳和杂交中熟晚粳4种类型8个品种为试验材料,在麦茬条件下研
图像是读图社会形成的原始推动力,图像发展加速了读图时代的到来,而读图社会的形成又对图像传播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研究读图社会对图像传播的推动作用,对于图像传播
<正> “力的分解”是教学难点,难在一个已知力究竟应该沿着什么方向分解。教学中虽然强调“根据具体情况由这个力的效果”来决定,学生还是感到抽象。为此,我设计并制作了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