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建立了黄河三门峡段的湖积台地和河流阶地序列,重建了研究区2.0 MaB.P.以来的古气候演变过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研究区河湖地貌发育和环境演变过程对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野外考察发现,研究区发育多级湖积台地和河流阶地。基于大量阶地剖面的测量,典型阶地系统样品采集,并通过磁性地层、ESR和OSL测年等系统的年代学研究,确定研究区共发育九级湖积台地和河流阶地,分别形成于2.0 Ma B.P.(T9),1.62 Ma B.P.(T8),1.25Ma B.R(T7),0.87Ma B.P(T6),0.63Ma B.P.(T5),0.25Ma B.P.(T4),0.15Ma B.P.(T3),86~63Ka B.P.和41~22Ka B.P.(T1)。通过对三门峡盆地望原台地和垣曲盆地原土坪台地粒度特征的分析表明,两个台地剖面均由湖相沉积、湖滨相沉积和风成沉积构成,记录了一个构造抬升,由水下转变为气下环境的连续沉积过程。望原台地两次沉积转型发生于2.21Ma B.P.和2.00Ma B.P,原土坪台地发生于1.84Ma B.P.和1.62Ma B.P.。望原剖面和原土坪剖面黄土粒度特征显示,2.0Ma B.P.以来冬季风整体增强,并且存在1.83~0.87Ma B.P.和0.87Ma B.P.以来两个逐渐增强的阶段,冬季风总体变化特征与全球大陆冰量变化相一致,说明研究区气候记录是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并且全球冰量变化是研究区古气候演化的驱动因素。望原剖面和原土坪剖面黄土记录的1.83Ma B.P.1、1.65Ma B.P、1.15Ma B.P、0.87MaB.P.、0.66Ma B.P.和0.19 Ma B.P.前后的气候转变期与青藏高原快速隆升阶段存在较好的耦合关系,表明青藏高原阶段性隆升可能是影响研究区古气候演变的主要因素。黄河三门峡段台地(阶地)的形成年代、冬季风演化阶段与全球冰量变化和青藏高原快速隆升时段的耦合关系表明,研究区地貌发育和古气候演变主要受以青藏高原隆升为主体的区域构造运动控制。望原黄土剖面和原土坪黄土剖面L15、L9、L6和L2黄土层记录的4次>63μm颗粒含量突然增加的环境事件,时间上可与青藏高原“昆黄运动”和‘“共和运动”的主要隆起幕相对应,可能指示了区域的构造抬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