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现代工业体系中,加氢反应是最重要的化学步骤之一,据统计大约25%的化学转化都会涉及一步或者多步的加氢步骤,因此寻找对目标反应更高效的催化剂一直是催化界中最主要的主题之一。再者,对一个同时含有两个或者多个功能性基团的底物的选择性氢化是非常重要的,但同时也存在着极大的挑战性。硝基芳香胺是许多精细化学品(包括药品、表面活性剂、农药等)的关键中间体,它主要由相应的硝基芳烃通过选择性氢化而制备,而该类硝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工业体系中,加氢反应是最重要的化学步骤之一,据统计大约25%的化学转化都会涉及一步或者多步的加氢步骤,因此寻找对目标反应更高效的催化剂一直是催化界中最主要的主题之一。再者,对一个同时含有两个或者多个功能性基团的底物的选择性氢化是非常重要的,但同时也存在着极大的挑战性。硝基芳香胺是许多精细化学品(包括药品、表面活性剂、农药等)的关键中间体,它主要由相应的硝基芳烃通过选择性氢化而制备,而该类硝基芳烃在结构上通常含有许多不同的官能团,如烯烃、炔烃、酮、醛等,这对选择氢化反应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虽然在这一方面人们已经做了很多的研究,可是对于硝基芳香烃中硝基氢化的机理仍然具有很大的争议。研究人员在利用密度泛函理论来揭示该反应机理时,通常采用硝基苯和苯乙烯这种简单的模型分别代表3-硝基苯乙烯中的–C=C和–NO2,或者只是分别对4-硝基苯乙炔(4-NPA)中–NO2和–C≡C的第一步氢化能垒进行比较,这些都是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存在较大差异以及反应机理探讨不充分不全面的首要原因。众所周知,在加氢反应过程中,特别是涉及贵金属催化加氢反应,H都会在催化剂表面形成一定覆盖度。计算过程中由于忽略H覆盖度的影响,所以在纯金属表面上通常会高估产物和反应物的结合能,在解释加氢反应机理上存在一定的缺陷,以至于阻碍正确反应路径的探讨。因此,为了正确地理解反应机理,考虑H覆盖度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本研究选取具有一定H覆盖PtZn(02-2)为催化模型,对4-硝基苯乙炔(4-NPA)的选择性氢化的反应机理进行探讨,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4-硝基苯乙炔(4-NPA)在纯金属表面的吸附能进行研究,选取最稳定的吸附模型后用NEB和Dimer的方法进行下一步的机理探讨,结果表明存在两种稳定的吸附结构,分别为Structure A1和Structure A2;对于Structure A1,–NO2的第一步加氢能垒为0.52 e V,–C≡C的第一步加氢能垒为0.71 e V;相反,对于Structure A2,–NO2的第一步加氢能垒为0.61 e V,–C≡C的第一步加氢能垒为0.50 e V。通过对比,–NO2和–C≡C的相对能垒发生了改变,我们认为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才能探讨实验上4-NPA在PtZn催化剂中高选择的反应机理。(2)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的方法计算H在PtZn(02-2)表面上不同吸附位点的吸附能、H在PtZn(02-2)表面上的最优覆盖度和探讨H在PtZn(02-2)表面上的扩散路径。计算结果表明:1.H主要占据在Pt和Zn之间的桥位;2.H的主要沿着Pt-Pt路径扩散,而不是沿着Pt-Zn-Pt,因为H原子在Zn的吸附能较小,所以不利于H在Zn位点上的扩散;3.H在PtZn(02-2)表面上的最优覆盖度为1 monolayer。(3)对4-硝基苯乙炔(4-NPA)在12H-PtZn(02-2)上的吸附构型以及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硝基氢化的完整路径为CH≡C-Ph-NO2→CH≡C-Ph-NOOH→CH≡C-Ph-NO→CH≡C-Ph-NHO→CH≡C-Ph-NHOH→CH≡C-Ph-NH→CH≡C-Ph-NH2,硝基氢化的过能垒为0.90 e V,远小于炔基(硝基加氢反应过程的中间体)第一步加氢的能垒(1.18-1.53 e V),很好地解释了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4-NPA的高选择性和高转化率。本研究表明,纯金属表面模型并不适合于探讨硝基芳香烃的氢化机理,因为纯金属表面实际上是不符合实验条件的,并且会高估反应物和产物的结合能。相反,当在金属表面上考虑H覆盖度时,由于改变了4-NPA的吸附方式和反应机理,得到与实验相符的结果。因此,通过本课题我们认为在研究硝基芳香烃或者其他物质在贵金属或者非贵金属的加氢机理时,应该着重考虑H覆盖度的影响。
其他文献
加积型红土是中国南方地区典型的陆相沉积,是研究中低纬地区第四纪古环境记录的良好地质载体。其沉积剖面的结构存在两种类型:第一类自上而下为黄棕色土、网纹红土、砾石层和基岩;第二类自上而下则为均质红土、网纹红土、网纹砾石层和基岩,两类剖面的主要区别在于网纹化过程结束以后一些剖面上覆均质红土,而另一些剖面则上覆黄棕色土。更新世网纹红土的形成环境已有较多研究,普遍认为网纹红土是夏季风异常强盛时期湿热风化的产
炔醇催化加氢制备烯醇是精细化学品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反应,抑制生成的C=C键进一步加氢生成C-C键是该反应的关键。Lindlar催化剂对该类反应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稳定性,因此,Lindlar催化剂是工业上生产烯醇用到的主要催化剂,Lindlar催化剂通过引入铅盐对Pd纳米颗粒进行毒化,并加入喹啉和噻吩等含氮、含硫的有机物抑制烯醇在活性位点上的吸附,从而提高该类反应的选择性。但是,铅盐和有机抑制剂的引入
从分子水平研究多相催化剂表面物种与催化剂表面结构,进而解析催化反应机理、活性位点及其催化作用是催化科学研究的热点与难点。红外光谱可以获取探针分子与反应中间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后的振动与转动信息,由此识别表面物种、推断催化剂表面结构与吸附位点信息,是多相催化研究的重要表征手段之一。然而,利用红外光谱识别表面物种与研究反应机理仍存在重要挑战:(1)利用红外光谱识别表面物种一般根据自由分子的特征频率或文献
从几起典型轨道绝缘烧损案例的概况、原因、整治方案入手,分析牵引回流不畅原因,提出改进牵引回流切断点设计、增设空扼流、补强回流线缆疏通牵引回流等措施,解决大电流烧损绝缘的问题。同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提出在设计、施工、运营中对牵引回流优化整治,超前防范,有借鉴意义和长远影响。
《辇下曲》是元代文人张昱早年旅居王都时有所闻见而作、后有意整理而成的组诗,共有七绝131首。文中对它的研究共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对《辇下曲》的范围及创作情境的探究。其成稿,从作者层面来说,既得益于张昱早期游历京师时处处留意、时时落笔的行为,也得益于他对文稿的有意整理;从政治环境来说,《辇下曲》的创作与元代的两都巡幸制度、皇室对待宫词写作的宽容态度、南人的政治困境是密不可分的;从文化环境来看,张昱创作
《十先生奥论注》是成书于南宋中期的宋代论体文章选本,是由建阳麻沙书坊的书商编、注、刊刻,以呈示范文的方式教习举子试论写作的科举用书,目前仅存四库本。全书原本四十五卷,有阙佚,现存四十卷,分为前、后、续三集,共收录16位作家214篇文章,前集第八卷开始有注文。论文以四库全书版的《十先生奥论注》为研究对象,立足文本,在分析考证文献的基础之上,从成书背景、选本内容、行文艺术、注文以及价值等方面阐释此书。
利用荧光成像技术对细胞膜进行长时间、高特异性的实时跟踪,对研究和细胞膜相关的生物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商用化的聚集诱导猝灭(Aggregation-Caused Quenching,ACQ)荧光分子探针和新兴的聚集诱导发光(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AIE)分子探针都是根据传统的细胞膜模型(磷脂双层结构和插在其中的糖蛋白)设计的,大多是以两亲的磷脂分子为靶向单元,通过增
能量收集技术(Energy Havesting,EH)使无线传感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SNs)能够自我可持续化发展,以保持其长期关键性能指标,如数据吞吐量和传感覆盖能力等。以往的研究都是假设系统信息(例如,传感器位置、通道参数和未来能量到达的数量)是可访问的,在此基础上,轨迹设计可以被公式化为常规优化问题。然而,在实际场景中,由于环境的高度动态性和复杂性,导致系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是妇科常见多发疾病,其内涵与中医的“血枯经闭”相似,主要病机为二阳之病导致太冲脉衰少,二阳之病的病机关键为胃津亏虚、郁火灼津、湿痰内阻。刘奉五先生针对此种病机创立了瓜石汤,用于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减退导致的闭经。
工业4.0的到来为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现代发展提供了很多机遇,其核心架构是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s,简称为CPS)。CPS系统通过计算、通信与控制三者协同,为工业控制系统提供智能感知、动态控制与信息服务。同时,它越来越多地应用在与国计民生相关的领域,如电力系统、交通系统和智慧城市等关键基础设施中。CPS系统架构中,物理资源网络和计算资源网络间数据服务等越来越多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