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7年中注协推动事务所做大做强至今,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实现规模化、国际化发展已初见成效。其中,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已经连续四年在中注协综合评价排名中进入前四,并稳居本土事务所的龙头。但2016年12月至2017年3月,瑞华连续四次因审计失败遭到证监会行政处罚,并被暂停承接新证券业务的系列事件引起了市场不小的震动。瑞华这一系列处罚事件为深入研究我国审计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关联提供了契机。国内外学者通常利用审计声誉假说和保险假说来解释审计失败后审计价值与市场反应之间的关系。从震惊世界的安然事件到国内的银广夏、科龙电器等审计失败丑闻,相关的上市公司和审计师均在一定程度上经历了市场之手的惩罚。但在对审计声誉受损的实证研究中,很难明确地将声誉机制和保险功能在解释市场反应中区分开来。对于国内的审计失败事件,学者们通常基于低法律诉讼风险的市场背景,以审计声誉理论为基础检验审计声誉受损带来的负面市场效应。但与以往的审计市场制度背景不同,在瑞华连续四次审计失败行政处罚事件中,三次事件的责任审计师都归属于瑞华深圳分所。根据当前的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制,如果审计师因审计失败被起诉,将由分所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因此,通过分析此次瑞华系列审计失败处罚前后整所和分所的市场反应,弥补了国内资本市场中审计声誉和保险机制研究的空白。本文以瑞华连续四次因审计失败遭到证监会行政处罚并被暂停承接新证券业务系列事件为研究对象,从股票市场反应和上市公司审计师变更两个角度,探讨新制度背景下审计师声誉受损带来的经济后果。经过实证研究发现:(1)瑞华整所客户在第一次行政处罚公告日前后经历了显著的负面股票市场反应,但在随后四次处罚事件日前后审计声誉受损并没有给瑞华审计客户带来累加的负面效应;(2)瑞华审计失败责任审计师归属分所的审计客户在第二次审计失败处罚公告日后产生了显著为负的股票异常收益率,市场识别到瑞华分所存在的诉讼风险,审计保险机制在市场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3)在瑞华被恢复市场准入后,盈余质量越低的上市公司客户越倾向于主动变更审计师,且盈余质量越低,变更时间越晚;(4)在瑞华被恢复市场准入后,投资者会对瑞华客户审计师变更行为做出负面的市场反应,且变更时间越晚,负向股票报酬率越显著。本文通过实证检验瑞华审计失败系列处罚事件的市场反应,进一步丰富了现有文献对我国资本市场中审计声誉和保险机制发挥的治理价值的研究。为利益相关者进行投资决策及政府完善监管制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