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随着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的节节败退,战局形势急转直下。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在中华大地上肆意践踏,一路烧杀抢掠,很快侵占了中国的半壁河山。北平、天津、上海相继沦陷,紧接着南京失守,国民政府仓皇逃往重庆。于是,历来为兵家争夺的战略重地——武汉,即成为日军觊觎的目标,武汉会战在浓浓的炮火中拉开了帷幕。由于战事爆发突然,各地学校机关来不及准备应对,日寇军队所到之处,文化教育损失惨重,学校设施多被摧毁殆尽,全国教育事业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在此紧要关头,国民政府采取“维持正常教育”、“战时须作平时看”等一系列教育应变措施,于1937年8月27日,颁布《总动员时督导教育工作办法纲要》,要求“战争发生时全国各地各级学校及其他文化机关,务力持镇静,以就地维持课务为原则”。1938年6月14日,陈诚被任命为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兼湖北省政府主席,开始了他在湖北的执政生涯。为了挽救战区学校和数万名青年学子,湖北省当局在鄂西、鄂北地区成立了“湖北联中”,中等教育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得以继续开办,对安顿青年学子和培养抗战建国人才作出了突出的贡献。1940年陈诚重新主政湖北后,根据中央政府指令,实施“新湖北”建设。作为建设的入手工作,陈诚决定在全省推行“计划教育”,通过调整增设各类学校,大幅增加教育经费,对大中学校毕业生实行升学和就业统筹,进一步强化训育制度等措施,推进湖北教育的发展。在陈诚及湖北省当局的努力下,战时湖北先后制定了关于小学、中等、高等及社会教育发展的五年计划,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全省各级各类教育布局进一步趋向合理,尤其是中等教育的发展跃居全国前列,为湖北后来教育的全面发展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为了适应战争和湖北建设的需要,在陈诚的主持下,制定并实施计划教育这样一种战时教育政策,构建了一套比较完备的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人才,改变了湖北的西部地区尤其恩施等地文化教育向来落后的历史面貌,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湖北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由绪论和其他六个部分构成。绪论部分主要是叙述选题的缘由和意义以及国内外专家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现状。第一章分析了计划教育理论的形成及实施,其中第一部分简要分析了计划教育出台的背景和原因,第二部分着重从理论依据、内涵、实施的原则和目的三个方面探讨了计划教育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从四个方面叙述了计划教育的实施内容。第二章简要分析了学前教育在抗战前后的发展变化,尤其重点叙述了陈诚在实施国民教育制度后,湖北省的初等教育在抗战期间所获得的发展。第三章主要论述了抗战爆发后战区中等学校的内迁及重建情况,着重论述了湖北联中的成立及整改。第四章探讨了高等教育在抗战时期的发展。第五章对抗战期间湖北省实施的社会教育作了简要的陈述。结语部分对陈诚执政期间湖北教育所取得的成果和不足,给予简短的总结和评价,并指出对当今教育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