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和谐观视域下的高校和谐校园建设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thinkthinkthi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而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和谐社会最基本的内容之一。青少年的发展关乎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成败与否,因此对于青少年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大学教育。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了大学校园教育的重要性。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出合格的接班人,这是我国大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和谐校园的建设是顺利完成这一任务的前提条件,因此,对于校园和谐的建设显得十分重要。论文围绕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性及建设对策进行研究,在论证了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重要性即研究意义后,立足于目前高校校园建设面对的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的意见,更好的完成和谐校园的建设工作。本文的论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对相关概念进行全面的梳理,和谐这一概念自古就有,也并不是我国独创的,我们在分析当下和谐社会这一概念的同时,应该结合古代以及国外的相关看法,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握相关的概念。我们在提出和谐校园建设的时候,不能脱离和谐社会这一科学的理论,在和谐社会的基础上才能能有和谐校园这一说法,通过对于和谐社会科学理论的学习,以及对于校园建设实践情况的结合,笔者认为,和谐校园就是协调好校内外的各个因素,将这些因素合理的融合在一起,达到价值的最大化。其次,结合当前的社会情况,指出我们在校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其形成原因。最后,如何建设和谐校园是我们研究的重点,通过对于存在的问题和成因进行分析,针对高校建设在现阶段面对的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合理的建议,为我国和谐校园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对于校园和谐建设应该从内部、外部以及总体性三个角度来提出对策,这样才能使对策更全面。对策的提出要有科学合理的理论支持,结合当前的校园实际情况,我们应该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和谐社会的相关理论,在办学的时候将学术建设放在首位,同时兼顾道德与素质教育,大气大为,求真求实,构建和谐校园。在建设和谐高校的基本对策方面,本文主要是从物理空间、制度规范、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展开的。具体来说,本文总结了四大方面的对策和措施:一是构建促进人和谐发展的物理空间;二是改革规章制度,使其更加完善规范化,约定良好习惯俗成;三是协调各种人际关系,包括师生关系,学生之间的关系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四是构建和谐校园的社会生态文明,使其校园小社会融入周边大社会中,体现大环境的和谐。综上所述,建设和谐校园是一个多层面,多角度的复杂工程,我们在建设和谐校园的过程中,要不断克服各种困难,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作为一个思政工作者,为建设和谐校园付出不懈的努力是我们的应尽之责,我们必须为之奋斗终身。
其他文献
枳作为柑橘类植物唯一的落叶植物,需要经过冬季低温才能开花,这一现象与其体内春化途径关键基因的表达联系紧密。FLOWERING LOCUS C (FLC)是植物春化途径调控成花的中心基因
目前IT市场中,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中小型IT企业如何能在确保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前提下,合理利用人力资源,降低自身人工成本就成了重中之重。在传统的人力资源
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学的核心问题,也是行政管理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我国改革开放处于攻坚阶段的今天,研究行政效率对行政管理学科的发展以及更好地发展政府的作用都具有重要
本文首先阐述了软件加壳技术的课题背景及研究现状,说明了该项研究的意义及本文的研究方向,接着介绍了Windows操作系统中可执行文件PE的基本结构,之后以此为基础简述了现行的
<正> 城市化是一个国际现象。18世纪60年代英国产业革命以后,世界各国先后开始从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转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这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它
<正>"中国音乐比西洋音乐至少落后一千年"——这是萧友梅(1884—1940)评价中西音乐的一个代表性的观点,也是后人研究萧友梅中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然而萧友梅的一生著述中却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学科,临床实习是培养医学生医疗基本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临床实习质量的高低不仅仅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医院的正常教学和诊疗秩序
当今社会各个阶层中的人事这一特殊群体可以说是在社会主体中是非常中要的组成部分,在对它的管理过程中要紧跟时代,让其能不断的适用于社会的不断进步。其中高校人事管理也被视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之一,并且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房颤的发生、发展涉及心房结构重构、心房电生理重构、收缩等一系列复杂的病理生理机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普遍实施,我国中小学开设了技术课程。作为课程中坚力量的技术教师在推动中小学技术课程实施和技术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中小学技术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