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静脉血栓中circRNA_100149/miR-218-5p/ZNFXl调控网络的作用分析

来源 :昆明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yeryoneche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寻cir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对内皮祖细胞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为预测DVT的发生、监测DVT进程、评估病情、治疗及预后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靶点。[方法]1.外周血采样: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结合双下肢彩色多普勒血管超声诊断,收集了 2020年8月至2020年12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住院的13例DVT患者作为DVT组(实验组);16例无DVT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2.筛选circRNA、miRNA、mRNA:随机选取DVT组3例研究对象,正常对照组3例研究对象,采取外周静脉血,提取两组外周血样本中的总RNA,去除核糖体及线性RNA后,进行RNA测序,构建cir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图,从中筛选出4组与血管新生有关的基因。3.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含量检测:随机收集DVT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的外周血样本各10例,分离单个核细胞,采用CD31、CD34进行双染标记,流式检测CD31、CD34的比例。另提取血液样本的RNA,行qRT-PCR检测circRNA、miRNA、mRNA的表达量。并对筛选出的4组ceRNA网络基因行qRT-PCR检测验证,测试两组中EPCs的miRNA、circRNA和mRNA的表达水平,验证RNA测序结果。从四组中筛选出差异表达最明显的一组作为后续实验基因。4.建立Balb/c小鼠动物模型、取材及验证:(1)下腔静脉狭窄法建立Balb/c小鼠DVT模型,实验分为三组(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各6例);(2)取材:①取外周血及下腔静脉提取RNA进行qRT-PCR检测候选miR-218-5p、circRNA_100149、ZNFX1的表达量;②血栓大体标本的称重、测量;③取下腔静脉组织进行HE染色和Carstairs’染色观察血栓形成状态及免疫双荧光检测CD31、CD34的表达验证DVT小鼠下腔静脉中是否含有EPCs。5.外周血中EPCs的原代培养及流式鉴定:随机收集正常组3例空腹外周血行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并在M199培养基进行原代培养后进行取部分细胞以CD34、CD31在流式细胞仪下检测细胞荧光表达情况验证外周血中富含EPCs。鉴定成功后,将此部分剩余的部分外周血再进行后续实验。6.circRNA_100149对EPCs侵袭、迁移、血管生成能力的影响:通过分组实验对EPCs正常培养、加入正常量的circRNA_100149、过表达circRNA_100149、沉默circRNA_100149分别进行:①细胞划痕实验,通过拍照观察划痕间边界距离的变化,检测其对EPCs迁移能力;②Transwell侵袭实验,通过Transwell膜的EPCs数量,在100倍镜下观察拍照,检测其对EPCs的侵袭能力;③血管形成实验,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管腔生成情况,检测其对EPCs成血管能力。④四个实验分组中的EPCs经原代培养后提取RNA,通过改变circRNA的量行qRT-PCR检测采用2-ΔΔCt法分析circRNA_100149、miR-218-5p、ZNFX1的基因的表达量。7.circRNA_100149/miR-218-5p/ZNFX1 相互作用的验证:(1)将 miR-218-5p mimic与si-mRNA分别与circRNA_100149共转染到EPCs中,通过加入过表达的circRNA_100149,来观察加入miR-218-5p mimic是否可以逆转circRNA_100149对EPCs的功能及证明miR-218-5p与ZNFX1的关系(大致步骤同上)。(2)使用 miRNA mimic、miR-control(miR 阴性对照)、将 miR-218-5p与靶基因结合位点的野生型或突变型ZNFX1 3’-非翻译区序列,并将其插入到pMIR-REPORT荧光素酶载体的Spe Ⅰ和HindⅢ位点。miR-218-5p模拟物或阴性对照与HEK293T细胞共转染。转染后使用双重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测定法进行荧光素酶测定,根据荧光信号的强弱判断靶基因是否为miRNA的靶基因。[结 果]1.通过GEO数据筛选出目的基因组为circRNA_100149/miR-218-5p/ZNFX1,通过qRT-PCR实验结果显示,DVT组样本中circRNA_100149相对表达水平降低、miR-218-5p相对表达水平升高、ZNFX1相对表达水平降低。2.下腔静脉狭窄法成功构建Balb/c小鼠DVT模型,在小鼠DVT模型外周血中以上三者的表达量与临床DVT患者的一致,且小鼠DVT模型的下腔静脉组织中富含EPCs。3.健康人的外周血中富含EPCs,当发生DVT时,外周血中的EPCs能快速募集到血栓形成部位,加快血栓的溶解及吸收,而circRNA_100149能够显著促进EPCs的迁移、侵袭及成血管能力。4.circRNA_100149过表达时,可通过抑制miR-218-5p的表达从而促进对EPCs的迁移、侵袭及成血管能力。5.ZNFX1是调控深静脉血栓形成中miR-218-5p的靶基因。[结论]1.27个circRNA、20个miRNA和18个mRNA构建的cir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与人体DVT相关。2.DVT 患者外周血中的 circRNA_100149↓、miR-218-5p↑、ZNFX1↓。3.circRNA_100149可以作为miR-218-5p的反应海绵调控ZNFX1来促进EPCs的侵袭、迁移及成血管能力,从而促进深静脉血栓的溶解和再通。
其他文献
[目 的]以云南省为例,评价某三甲儿童医院自2016年12月实施门诊输液限制管理以来的初步效果,了解在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施行门诊输液管理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收集医患双方对该项管理的评价及建议。结合评价结果探讨儿童门诊输液限制管理在公立医院施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弥补输液限制管理在儿科的应用空白,为规范儿童输液行为降低输液隐患、保障儿童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加强和建立儿童合理用药长效机制提供借鉴。[
[目的]探究天麻素对脂多糖(LPS)激活的BV-2细胞M2型极化和MAPK通路的影响,以及天麻素能否通过P38MAPK通路对M2型BV-2细胞极化起到调控作用。[方法]将BV-2小胶质细胞株进行体外培养,BV-2小胶质细胞用LPS激活后分为三组,即对照组、LPS激活组、LPS+天麻素预处理组。应用Western Blot技术和荧光双标染色技术来检测M2型BV-2细胞标记物(IL-10、Arg1、Y
[目 的]对遗传咨询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筛查和细胞遗传学病因分析,结合其病史及目前最新遗传学研究进展,为其进行遗传咨询和再生育指导提供帮助。[方 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因不孕不育、复发流产及辅助生殖失败等生殖问题而就诊的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开展外周血染色体核型检测,在320-400条带水平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合临床数据、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针对不同的染色体核
本文采用复合酶法对甘薯膳食纤维(SPDF)进行了改性,并研究了改性后甘薯膳食纤维(M-SPDF)的微观结构、理化性质、抗氧化活性以及对人体肠道菌群和秀丽隐杆线虫的功能作用。为甘薯综合利用及膳食纤维功能产品的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甘薯膳食纤维(SPDF)为原料,以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得率为指标,采用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对SPDF进行改性研究,并通过正交试验对改性工艺进行优化
[目 的]研究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各时间点大鼠的后肢运动功能、损伤严重程度、脱髓鞘变化以及类雪旺细胞(schwann like cells,SCs-like)的表达情况;探究电针(electroacupuncture,EA)治疗对SCI大鼠再髓鞘化的修复作用,为临床应用EA治疗SCI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方 法](1)以SPF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
[目的]1.了解云南省中部玉溪地区虫媒病毒的种类、分布和流行情况,为该地区蚊传虫媒病毒的防治提供依据。2.了解玉溪地区通海县2株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全基因组分子特征和遗传进化特征,为该地区乙型脑炎(Japanese encephalitis,JE)的预防及疫苗接种提供资料。3.了解玉溪地区家养动物中虫媒病毒感染情况。[方法]1.2015年在
[目的]制备一种由体表心电图R波触发,能在起搏器心室通道的相对不应期内启动并触发起搏器噪音反转(NR),对于植入并依赖起搏器的患者不需要常规进行术前起搏器工作模式程控即可使用的R波触发型高频电刀系统,并研究该高频电刀系统应用于植入起搏器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探索该高频电刀可能存在的不足并进行完善。[方法]1.制备R波触发型高频电刀样机,R波触发型高频电刀样机的主机采用目前市场上已广泛应用且成熟的上
本文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在水相中分别采用低聚物辅助法、二次掺杂法合成手性聚苯胺(PANI),优化合成条件,得出每种方法下合成手性聚苯胺的最优条件;对比分析两种方法制备得到聚苯胺纳米纤维的形貌、结构及光学活性的异同;第二部分是采用化学氧化法,合成两种氨基酸分子印迹聚苯胺,初步考查它们对不同种类氨基酸的识别作用。[目的]对比水体系中不同方法合成手性聚苯胺的异同;考查氨基酸分子印迹聚苯胺的识别能力
[目 的]云南省东部菌子山具有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及生态环境。本论文以菌子山为研究区域,运用经典形态解剖学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鉴定方法,系统调查该区域的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探索以菌子山为代表的喀斯特地貌下大型真菌的物种多样性状况,摸清该区域的大型真菌资源状况,同时也为真菌资源的充分利用及恢复喀斯特地貌生态系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论文中物种鉴定主要采用分子鉴定及经典形态分类学相结合的方法。分子鉴定主
[目的]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Stanford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TAAD)是一种有致命性威胁的疾病,并伴有较差的预后。TAAD的系统性疾病特征及发病规律多参考于国外机构统计,我国对该疾病的有关研究及统计内容多源于中、东部地区,云南省具有独特的地理特征、气候变化及人口组成,已有研究对本省的涵盖率不高。本文通过对近10年就诊于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