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底浊流是将陆源泥沙物质输送到深海沉积的重要载体,是沉积物“源到汇”的重要研究对象。由于浊流的随机性和强大破坏性,导致了实际观测资料的匮乏,因此目前对浊流的流动和沉积特性认识还不是很充足,实验室尺度的浊流研究耗时耗资同时又受时空限制,故而运用数值模拟手段进行浊流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及一定的经济价值。本研究利用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软件FLOW3D探究了不同粒径、不同坡度、不同入流机制(突然释放型、连续入流型)条件下的浊流在地形上流动特性和沉积特征。不同粒径条件下浊流流动及沉积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粒径及含量对突然释放型浊流的形态演化和沉积特征具有重要的影响。由于泥沙颗粒的不同沉降速度,混合粒径大小的改变会大大影响浊流的水动力学特性。在沉积方面,随着时间增加,底床沉积物的总质量增多,离浊流释放较近的位置沉积物量堆积最多且随着距离增加沉积物质量逐渐减少,直至全部沉积完毕,沉积物质量不再变化。由于浊流粗细颗粒的含量比例不同,导致最后浊流完全沉积的位置也会有所差异。在浊流释放初期,地形高程会因浊流头部较大流速的夹带作用,将本该沉积于此位置的沉积物携带向前,地形上形成一个“∽”型,且颗粒越粗,此现象越明显。不同粒径条件下的浊流对地形塑造作用有重要影响。不同坡度条件下浊流流动及沉积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动力方面,实验坡度与浊流的最大流速呈正相关关系。到达平坡时流速更大的浊流在后续运动中衰减更快。在沉积方面,三种坡度浊流流经之后的平坡地形高程变化总体趋势一致,随着距离增加,地形高程逐渐减少,在坡折处坡度较小的泥沙沉积量较多。不同入流机制(突然释放型、连续入流型)条件下浊流流动及沉积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动力方面,突然释放型浊流平均流速大于连续入流型浊流平均流速。连续入流型浊流最大密度主要集中在离入口不远处的位置,且在斜坡上呈现出较稳定均一的状态。突然释放型浊流的底剪切流速最大值出现在前缘部分,然而连续入流型浊流的底剪切流速最大值出现在离入口不远处的位置。在沉积方面,两者在水平地形高程的变化趋势上一致,随着距离增加,地形高程逐渐减小,最终突然释放型浊流沉积距离相较于持续入流型浊流沉积距离更远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