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历史语言学盛行时期,语言学家们热衷于比较世界不同语言,将其分类、溯源。但是这种方法在印欧语系语言中虽见成效,终究不能适用于世界已知的所有语言。而兴起于上世纪60年代的当代语言类型学突破了传统语言类型学的框架,为跨语言比较研究提供了崭新的方法和理论依据。因而,本文希望尝试运用当代语言类型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对蒙古语和日语的语法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寻求蒙古语和日语之间的深层共性。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首先以牛津大学出版的《世界语言结构地图集》(TheWorldAtlasofLanguageStructures,简称WALS)这一大型数据库中对蒙古语和日语做出的有关词法类型分类的61条参项(第20参项至第80参项)和有关语序类型分类的17条参项(第81参项至第97参项)为参考依据;再根据当代蒙古语和日语各自的较具有代表性和较权威性的语法书等对这两种语言的语法特征进行详尽的描述;然后采用归纳法和演绎法相结合、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对蒙古语和日语两种语言在词法方面的个性与共性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再依据语言类型学现有的研究成果对这些个性、共性进行解释。
本文的具体结构是:
第一章,引出研究原因,介绍研究依据、文献资料、例句来源等。
第二章,简要介绍当代语言类型学与传统语言类型学的区别和当代语言类型学的方法、程序、基础内容等。
第三章为本文的主体部分。由蒙古语和日语的形态比较、蒙古语和日语的名词性词语比较、蒙古语和日语的名词句法比较、蒙古语和日语的动词比较、以及蒙古语和日语的语序比较等五个内容组成。
在蒙古语和日语的形态比较中涉及屈折融合、屈折的形成、屈折形态中前缀和后缀、小句标志的位置、领属结构中标记的位置、标志位置的整体类型、重叠、双重标志和动词的人称和数等问题。
在蒙古语和日语的名词性词语比较中涉及的内容稍多,本文将其主要归纳为:性、数、格、代词、附置词、量化词等六个稍大的范畴。之后又进行了详尽的比较分析。
在蒙古语和日语的名词句法比较中涉及所有格(领格)、形容词、名词化动词、连词的问题。
在蒙古语和日语的动词对比中主要对蒙古语和日语的时、体、式、情态等范畴进行了比较,并用大量例句比较分析了这两种语言的祈使的形态和禁止的表达、愿望的表达、可能的表达、证据的表达等句式在动词上的体现。
在蒙古语和日语的语序比较中,在简单介绍、比较这两种语言的语序的基础上重点说明了日语语序的灵活性。
最后在结语部分归纳了蒙古语和日语在形态、名词性词语、名词句法、动词和语序等五个方面的异同,进一步解释这些异同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首先以牛津大学出版的《世界语言结构地图集》(TheWorldAtlasofLanguageStructures,简称WALS)这一大型数据库中对蒙古语和日语做出的有关词法类型分类的61条参项(第20参项至第80参项)和有关语序类型分类的17条参项(第81参项至第97参项)为参考依据;再根据当代蒙古语和日语各自的较具有代表性和较权威性的语法书等对这两种语言的语法特征进行详尽的描述;然后采用归纳法和演绎法相结合、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对蒙古语和日语两种语言在词法方面的个性与共性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再依据语言类型学现有的研究成果对这些个性、共性进行解释。
本文的具体结构是:
第一章,引出研究原因,介绍研究依据、文献资料、例句来源等。
第二章,简要介绍当代语言类型学与传统语言类型学的区别和当代语言类型学的方法、程序、基础内容等。
第三章为本文的主体部分。由蒙古语和日语的形态比较、蒙古语和日语的名词性词语比较、蒙古语和日语的名词句法比较、蒙古语和日语的动词比较、以及蒙古语和日语的语序比较等五个内容组成。
在蒙古语和日语的形态比较中涉及屈折融合、屈折的形成、屈折形态中前缀和后缀、小句标志的位置、领属结构中标记的位置、标志位置的整体类型、重叠、双重标志和动词的人称和数等问题。
在蒙古语和日语的名词性词语比较中涉及的内容稍多,本文将其主要归纳为:性、数、格、代词、附置词、量化词等六个稍大的范畴。之后又进行了详尽的比较分析。
在蒙古语和日语的名词句法比较中涉及所有格(领格)、形容词、名词化动词、连词的问题。
在蒙古语和日语的动词对比中主要对蒙古语和日语的时、体、式、情态等范畴进行了比较,并用大量例句比较分析了这两种语言的祈使的形态和禁止的表达、愿望的表达、可能的表达、证据的表达等句式在动词上的体现。
在蒙古语和日语的语序比较中,在简单介绍、比较这两种语言的语序的基础上重点说明了日语语序的灵活性。
最后在结语部分归纳了蒙古语和日语在形态、名词性词语、名词句法、动词和语序等五个方面的异同,进一步解释这些异同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