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天然产物一直是抗肿瘤创新药物的重要来源。在基于天然产物的药物研究过程中,尤其是对于天然来源丰度低、结构复杂的活性天然产物,如何提供足够的样品开展系统的构效关系研究,阐明活性天然产物的作用机制是天然产物药物研究的重大挑战。为此,本论文主要围绕一类具有很好生物学活性的环酯肽(piperazic acid containing,pyranylated cyclodepsipeptides,PA-PCD)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然产物一直是抗肿瘤创新药物的重要来源。在基于天然产物的药物研究过程中,尤其是对于天然来源丰度低、结构复杂的活性天然产物,如何提供足够的样品开展系统的构效关系研究,阐明活性天然产物的作用机制是天然产物药物研究的重大挑战。为此,本论文主要围绕一类具有很好生物学活性的环酯肽(piperazic acid containing,pyranylated cyclodepsipeptides,PA-PCD)骨架化合物verucopeptin(VE)和pyropeptin展开生物合成、构效关系探讨和药物作用机理研究。第一部分,PA-PCD家族化合物VE的生物合成和构效关系研究。PA-PCD家族天然产物具有抗菌、免疫调节、抗肿瘤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VE是PA-PCD家族的一员,我们从海洋微生物Actinomadura sp XM-4-3中分离得到了该化合物,但其发酵产量仅为8mg/L,同时对VE的生物合成也未见报道。首先,我们通过Actinomadura sp XM-4-3全基因组测序获得了菌株的基因组信息,运用Antismash分析推测了 VE生物合成相关的基因簇,并进一步通过基因工程手段,详细阐述了 VE的生物合成途径。在此基础上,通过过表达正调控因子,成功构建了 VE高产菌株,发酵产量达到90 mg/L。通过高产菌株的20 L规模发酵,我们积累了大量的VE原料(达到1.8 g)。进一步运用生物合成改造和化学衍生,我们构建了 VE为核心的特色化合物库,共17个类似物。系统的生物学活性评价表明:衍生物库中的VE-2具有优异的NFκB抑制活性;VE-14在100 nM浓度下,能显著激活AMPK,优于VE;VE-28对金黄色葡萄球菌RN450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达到0.02 μg/mL,比VE提高了 30倍。同时,这些构效关系分析也使我们明确了 VE类似物中的关键药效团。第二部分,PA-PCD家族化合物pyropeptin的抗肿瘤分子机制研究。课题组前期工作表明PA-PCD家族新化合物pyropeptin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但具体的分子作用机制有待解析。为此,我们展开研究,首先发现pyropeptin可以引起食道鳞癌细胞Kyse450和Kyse150发生焦亡,进一步结果表明pyropeptin引起的细胞焦亡依赖于GSDME和Caspase-3,同时也发现该细胞焦亡表型受内质网应激释放的钙离子调控。通过化学蛋白质组学和全基因组敲除筛选,我们发现pyropeptin的直接作用靶点蛋白是PSME3和ATP2A2。体外生化和细胞水平研究表明:pyropeptin与蛋白PSME3结合破坏了其七聚体状态,并抑制K195的乙酰化修饰,其中V190和R203是这一相互作用的关键残基;接着pyropeptin诱导PSME3转运到内质网上与ATP2A2相互作用,进而影响ATP2A2功能,引起细胞内钙离子稳态失调触发细胞焦亡。最后,基于该分子机制,采用pyropeptin和钙补充剂的联合治疗在食道癌的裸鼠抑制瘤模型中表现出了显著优于pyropeptin单一用药的抑瘤效果。综上,本论文通过对PA-PCD家族化合物VE的生物合成研究,阐释了 VE的生物合成途径,获得了 VE高产工程菌株,有效解决了 VE的“药源”瓶颈;对pyropeptin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发现了 pyropeptin的分子靶标PSME3,阐明了经由PSME3介导促发食道癌细胞焦亡的新机制,为尚无靶向药物的难治肿瘤食道癌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策略。该论文极大丰富了 PA-PCD家族化合物的天然药物发现研究,为PA-PCD家族活性化合物的新药研发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肿瘤,具有侵袭能力强、术后复发快、预后差等特点,总体疗效不佳,致死率极高。脑胶质瘤患者在病情确认后的存活时间往往小于15个月。然而,其发生发展机制和有效的治疗策略仍是未知的。本论文研究了GPR17抑制胶质瘤生长的机制并确定GPR17可以作为一个治疗胶质瘤的潜在GPCR靶点。通过TCGA与CTGA数据库中人类低级别脑胶质瘤(LGG)和高级别脑胶质瘤(GBM)样本数据的
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s,OLs)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一类重要胶质细胞,通过形成髓鞘包绕神经元的轴突确保神经元之间的动作电位可以高效快速的传递。而经典的Wnt信号通路以及Wnt靶向基因对于少突胶质细胞的发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是,目前在少突胶质细胞中,对于Wnt靶向基因的定义以及研究均不完善。所以我们希望通过应用一系列高通量测序数据筛选出一些新的对于OLs发育具有重要作用的W
Brachyury基因普遍存在于所有后生动物,在整个后生动物的演化过程中呈现出两个保守的表达区:一是表达在原肠胚胚孔处,参与中胚层的诱导和形成;二是表达在脊索动物胚胎的脊索,参与脊索的发育和形成。文昌鱼是最早进化出脊索结构的物种,开展文昌鱼Brachyury基因的相关研究,有助于揭示脊索的起源与进化。在文昌鱼基因组中,Brachyury基因独自发生串联复制并衍生出两个编码序列高度同源的AmphiB
Rab蛋白是Ras小GTPase超家族最大的亚家族,具有Ras超家族共同的生物学效应机制GTP分子开关,通过不同的效应因子调节GTPase与GTP或者GDP的结合,进而调节囊泡运输。随着对Rab蛋白功能的不断挖掘,发现许多Rab蛋白参与了调控肿瘤的发生发展,而Rab26可能是一个潜在调控因子。在本研究中,我们利用不同的乳腺癌细胞系对Rab26蛋白的表达进行了检测发现,在高侵袭性的乳腺癌细胞中(MD
地球形变是地球在引潮位、负荷以及位错等激发源作用下,其表面及内部位移场和引力场等物理场的变化。研究地球形变对认识地球内部结构、扣除大地测量观测数据的形变改正以及反演激发源的相关信息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谱元法作为一种具有较高精度和计算效率的数值方法,在诸多地球动力学数值计算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旨在提出一套系统且高效的谱元法,对固体潮形变、表面负荷形变、同震以及震后形变进行数值模拟。主要内
区域网增强精密单点定位技术(PPP-RTK)是继RTK/网络RTK/PPP技术后出现的新一代GNSS精密定位技术,即利用稀疏区域参考网估计并生成各类状态域定位增强信息,向海量用户单向进行广播以实现快速精密单点定位。PPP-RTK技术综合了 PPP和网络RTK的技术优势,在精密测量、精细农业及自动驾驶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PPP-RTK技术主要分为非差组合PPP-RTK和非差非组合PPP-RTK。
Periostin(Postn)是一种细胞外基质蛋白,在肝脏组织的脂肪变性、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症、纤维化以及恶性肿瘤细胞肝转移等病理过程中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Periostin蛋白在原发性肝癌中的功能和分子机制目前尚未被阐明。本研究中,我们发现,在DEN诱导小鼠肝癌形成过程中,Periostin蛋白在肝癌组织中明显高表达,而敲除Periostin蛋白显著减少小鼠肝癌的形成。小鼠肝癌组织免疫荧光和
OTUD7B是OTU家族去泛素化酶成员之一。许多人类肿瘤中OTUD7B存在不同程度的拷贝数扩增。但是,它在肿瘤发生发展中扮演的角色尚未充分阐明。另一方面,LSD1依赖于与CoREST/HDACs形成沉默复合体发挥对表观遗传的调控作用。然而,细胞如何维持LSD1/CoREST沉默复合体完整性的分子机制至今尚未知晓。我们研究证实,细胞中LSD1主要发生K63偶联的多聚泛素化修饰。而OTUD7B通过对L
髓鞘(Myelin sheath)是包裹在神经元外的绝缘结构,其存在不仅对轴突的电信号跳跃式快速传导起到重要作用,同时还对神经元提供了能量支持。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s,OLs)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髓鞘形成细胞,其损伤往往会引发脱髓鞘疾病。ZDHHC5作为棕榈酰基转移酶家族成员之一,主要功能是对底物蛋白进行棕榈酰化修饰。它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富集,已有报道在神经元中具有调控突触蛋白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简称内异症,是一种育龄期妇女常见的良性妇科疾病。EMs定义为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并存活于子宫腔以外部位(如卵巢、腹壁等)的疾病。EMs能够引起患者腹部异常疼痛、月经紊乱、性交不适,乃至不孕等症状。EMs的发病率高达6%-10%,术后五年复发率高达50%,因此对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日前,EMs的发病机制至今仍未研究清楚,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