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对创伤性颅脑损伤大鼠脑组织中p-CREB、MCL-1蛋白表达的影响

来源 :陕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_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电针对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大鼠神经功能恢复、脑组织病理变化及受损脑组织中p-CREB、MCL-1蛋白表达的影响,从凋亡角度研究电针治疗TBI的作用机理,为临床运用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使用改进的Feeney’s自由落体打击装置制备TBI大鼠中度损伤模型。健康的SD雄性大鼠,随机被分为空白组(8只)、假手术组(8只)、模型组(27只)、电针组(27只)。于造模后24小时开始仅对电针组进行电针治疗,穴位选取“百会(GV6)、水沟(GV20)、内关(PC6)、足三里(ST36)”,连续治疗14天。于造模后第3天、7天、14天采用改良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对大鼠进行测评,于造模后第3天、7天分别处死模型组、电针组9只大鼠并采集脑组织样本,第14天将空白组、假手术组的各8只大鼠与模型组、电针组剩余大鼠全部处死并采集样本。通过HE染色和尼氏染色观察脑组织形态及神经损伤变化;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损伤区域周围细胞的凋亡情况;用免疫组化、WesternBlot检测各组脑组织中p-CREB、MCL-1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
  ⑴mNSS评分:造模后各时间点模型组与电针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空白组及假手术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随时间推移,模型组与电针组评分均有所降低,且电针组下降趋势更为显著;造模后各时间点比较,电针组的评分均低于模型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⑵HE染色:空白组和假手术组脑组织中神经元排列整齐、分布均匀,细胞结构完整;模型组第3d损伤区域出现大面积的坏死,细胞排列散乱,形态不完整,细胞核深染固缩,空泡现象严重,电针组较模型组坏死区域小,细胞整体情况改善;造模第7d、14d,模型组和电针组组织间隙水肿情况减轻,核固缩减少,有新生结缔组织,但电针组修复情况比模型组更好。
  ⑶尼氏染色:空白组与假手术组尼氏小体分布均匀,表达密集,神经元结构完整;造模后第3天、7天、14天观察,模型组与电针组尼氏体和空白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但电针组在3个时间点的尼氏体表达均高于同时期模型组。
  ⑷TUNEL:空白组与假手术组均有少数细胞凋亡。造模后第3天模型组与电针组均有大量神经细胞凋亡,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比较,凋亡数量显著增多(P<0.01);造模第7天、14天模型组与电针组凋亡细胞数均呈现下降的趋势,但同一时间点上,电针组凋亡数始终少于模型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⑸免疫组化、WesternBlot检测脑组织中p-CREB、MCL-1蛋白的变化情况: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造模后3d模型组、电针组p-CREB蛋白明显升高(P<0.01)。第3天,电针组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造模后7天、14天,模型组和电针组均呈下降趋势,但同时期电针组p-CREB表达始终高于模型组,两组比较有差异(P<0.05)。MCL-1的表达趋势与p-CREB基本一致,造模后3天、7天、14天,电针组均高于同时期模型组(P<0.05)。
  结论:
  ⑴电针可以明显降低TBI大鼠神经功能受损,改善大鼠的运动、感觉等功能。
  ⑵电针能促进受损神经元的修复,降低TBI后脑组织内细胞凋亡的水平。
  ⑶电针可能通过上调TBI大鼠脑组织中p-CREB、MCL-1的含量,发挥其抑制细胞凋亡,保护脑神经元的作用的。
其他文献
目的:基于传统医学“逆灸”防病保健思想,本研究以亚健康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从大鼠的一般情况、悬尾实验、Morris水迷宫实验和外周血致炎细胞因子IL-1、IL-2、IL-6、IFN-γ、TNF-α含量水平观察逆灸对亚健康模型大鼠的影响,探讨逆灸防治亚健康状态的作用机制。  方法:  1.分组及模型建立:将30只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10只)、模型对照组(10只)和逆灸
目的:本研究以“通督祛瘀”理论为指导,旨在研究针刺结合刺络拔罐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疗效,以期为治疗颈椎病颈痛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方法:选取2019年04月至2019年12月在陕西省中医医院针灸科门诊招募的颈椎病颈痛患者,共7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刺络组、综合组,每组各24例。针刺组采用针刺大椎、颈夹脊(C2、C4、C6)、风池、肩井、外关、合谷、后溪穴治疗;刺络组采用在肩井、大椎和阿是穴
学位
目的:  观察电针对萎缩性骨不连模型大鼠的治疗效应,并通过断端局部骨组织的β-catenin、P-p38、p38蛋白表达量的检测来探讨电针治疗改善萎缩性骨不连模型大鼠骨折愈合的作用机制,为下一步科研及骨不连的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方法:  采用手术骨缺损法制作萎缩性骨不连模型大鼠。将所有实验动物随机分为空白组(Control)、模型组(Model)、缺损局部电针治疗组(Local electro
目的  观察逆灸对亚健康模型大鼠血清CORT、ACTH、CRH及CRH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逆灸可能通过HPA轴乃至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预防亚健康状态的机制。  方法  1.分组及造模:通过旷场实验筛查出健康清洁级SD大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10只)、模型对照组(10只)和逆灸组(10只),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治疗,每日一次模拟抓拿固定;模型对照组不做任何治疗,每日一次模拟抓拿
学位
目的:  观察电针、艾灸、刮痧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模型(CCI模型)大鼠行为学、热痛阈、机械痛阈变化的影响以及对“环跳”“阳陵泉”穴区局部皮肤组织、坐骨神经、背根神经节内相关化学物质的不同变化,揭示不同体表刺激方式的共性以及相对特异性,探究三种不同体表刺激方式治疗坐骨神经痛可能的生物学机制,为不同体表刺激方法的临床准确使用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  方法:  1.观察干预前后大鼠行为学变化  清洁
学位
目的:  通过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比较常规针刺联合上肢智能反馈系统组与针刺十宣联合上肢智能反馈系统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前后评分的差异,观察针刺十宣穴联合上肢智能反馈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寻找能提高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更好康复的有效方法。  方法:  将来自宝鸡市中医医
学位
目的:观察电针早期干预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行为学的干预效果及对结肠形态学及脑黑质中TNF-α的影响。探讨其中部分机制,为电针早期干预帕金森病提供一定实验依据。  方法:分组前,使用旷场实验对9周龄、清洁C57BL/6J雄性小鼠中自主活动差异大的小鼠进行剔除。之后,从合格小鼠中,选取40只,随机分为针刺+PD组、左旋多巴组、PD组与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对针刺+PD组小鼠皮下注射鱼藤酮溶液,1次/天
学位
目的:  探讨“通调针法”电针对MGH模型大鼠胸腺GHR、PRLR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  选取36只健康成年雌性未孕SD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尾标法编号,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分别为空白组(A组)、模型组(B组)、电针组(C组),模型组、电针组用苯甲酸雌二醇0.5mg/kg于下肢大腿后外侧连续肌注25天,而后用黄体酮5mg/kg连续肌肉注射5天完成造模,空白组用0.9%N
学位
目的:探讨“通调针法”电针对MGH大鼠下丘脑TRH、GHRH及其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36只健康雌性SD大鼠适应性喂养一周后,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完全随机平均分为3组。B组(模型组)与C组(电针组)大鼠以雌二醇联用黄体酮造模法肌注30日;A组(空白组)以0.9%NaCl溶液肌注30日,进行乳腺增生病模型的制备,造模结束后各组分别选取1只大鼠对乳腺组织在光镜下对比观察,确定造模成功后基础喂
目的:评价针刺对脑梗死后下肢痉挛患者体能的影响,探讨针刺分布于膀胱经腰骶及下肢部腧穴对脑梗死后下肢痉挛患者痉挛程度及平衡能力的影响,以期为脑梗死后下肢痉挛患者的康复提供更多有效的针刺方案。  方法: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脑梗死后下肢痉挛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内科常规治疗及必要的康复治疗。治疗组接受膀胱经协同针刺方案,对照组接受中风偏瘫肢体常规针刺方案。两组均治疗4周,于治疗前,及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