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硬膜下血肿(Subdural hematoma,SDH)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颅内出血并聚集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所形成的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多发生于老年人。手术治疗是其目前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手术费用高,术后复发率高,且有较多并发症存在,这造成SDH所引起的死亡率越来越高。目前西医治疗SDH的常用保守治疗药物为地塞米松、甘露醇、阿托伐他汀,但其药物适应症及副作用仍有不明之处,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索。相对于较昂贵的手术治疗及西药治疗,中医药治疗的费用较低,可以被患者普遍接受,且其副作用相对较少,可以明显减少并发症。目前关于中医药治疗SDH的临床研究,基本认为其发病机理为正气不足,血瘀水停所致,一般采取补益正气,活血化瘀利水的治疗方法,再根据不同的兼证进行加减,在临床上得到了较好的治疗反馈。但对于中药促进SDH血肿吸收的作用机制仍缺乏相关基础研究。对以往发现的关于SDH的发病机制进行总结,其疾病的发生主要与炎症反应、血肿包膜血管生成紊乱、凝血功能障碍及纤溶亢进、巨噬细胞的作用等有关,仍需进一步的研究探索。研究目的:通过建立SDH大鼠模型、楔形钻头钻孔建立SDH形成前的颅脑损伤。对益母草颗粒治疗SDH血肿吸收的药物疗效及作用机制进行探究,进一步明确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炎症反应在颅脑损伤中的作用及对促进SDH大鼠血肿吸收的作用。为益母草颗粒治疗SDH的有效性及相关作用机制提供实验数据及理论依据,为进一步的临床试验及药物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1无特定病原(Specified pathogen free,SPF)级Wistar大鼠50只,雄性,8周龄,体重300 g左右。从中随机选择大鼠进行SDH模型建立,通过鼠立体定位仪在大鼠颅骨钻孔并于大鼠硬膜下腔隙注入自体尾静脉血从而建立SDH大鼠模型,造模后第二天对大鼠进行核磁观察以筛选造模成功的大鼠共18只,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9)和益母草组(n=9)。从中随机选择大鼠进行颅骨钻孔但不注入自体血的处理,得到假手术组大鼠n=9。剩余大鼠标为正常组(n=9)。益母草组每日给予益母草颗粒灌胃23 g/kg/d,连续灌胃7天。其余三组给予等体积的蒸馏水灌胃。2称量大鼠体重并进行大鼠NSS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于造模前一天、造模后第1、3、5、7天对大鼠体重进行测量并记录。NSS神经功能评分的时间为造模前一天、造模当天、造模后第3、5、7天。3造模后第八天对益母草组及模型组大鼠进行益母草灌胃后的核磁观察,与灌胃前的核磁进行对比。4造模后第八天以质量分数为3%的戊巴比妥钠(40 mg/kg)对每组中5只大鼠进行腹腔注射麻醉,待其彻底麻醉后进行大鼠腹主动脉取血。对采取的大鼠外周血进行离心,分理出血清后进行ELISA检测,测定每组大鼠外周血中巨噬细胞相关CC族趋化因子配体 2(CC chemokine ligand 2,CCL2)、CC 族趋化因子配体 3(CC chemokine ligand,CCL3)、CC族趋化因子配体5(CC chemokine ligand,CCL5)以及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浓度,并比较各组的浓度差异。5对上述采血完成的益母草组和模型组大鼠用4%多聚甲醛固定液进行灌注固定鼠脑,剪取鼠脑,剥离皮层,带颅骨保留大鼠完整颅脑,4%多聚甲醛固定液浸泡48 h。对上述采血完成的假手术组及正常组大鼠直接取材鼠脑,无需灌注。对鼠脑进行脱钙包埋切片,以HE染色观察大鼠硬膜下腔隙周围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情况。6选择每组3只大鼠颅脑切片进行免疫荧光检测,用IBA-1标记巨噬细胞和小胶质细胞、F4/80标记巨噬细胞、CD163标记巨噬细胞M2(选择性激活)亚型,比较各组中巨噬细胞及M2亚型数目的不同。研究结果:1实验期间各组大鼠体重的变化模型组大鼠在造模后体重不断下降,与正常组大鼠相比,在造模后第三天差异最明显(P<0.001)。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在造模后第五天差异最明显(P<0.01),初步说明硬膜下血肿的形成是大鼠机体损伤的主要原因。益母草组大鼠在造模后体重略下降,随后不断升高,于造模后第五天体重已接近正常组。与模型组相比,益母草组大鼠体重在造模后逐渐恢复正常,且在造模后第五天与模型组差异最明显(P<0.0001),初步说明益母草颗粒可以恢复硬膜下血肿给大鼠带来的部分创伤,逐渐恢复大鼠体重。2实验期间各组大鼠NSS行为学评分的变化在实验期间,模型组与益母草组大鼠的NSS评分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001)。模型组与益母草组大鼠NSS评分在造模当天达到最高,随后不断降低,且益母草组大鼠NSS评分下降较快,在造模第五天,与模型组相比降低最明显(P<0.0001)。初步说明益母草颗粒能促进SDH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3治疗前后大鼠硬膜下血肿体积的变化在灌胃治疗前后分别对模型组与益母草组大鼠进行头部核磁观察。与模型组相比,益母草组大鼠经益母草颗粒灌胃治疗7天后,硬膜下血肿体积缩小明显。进一步明确了益母草颗粒能促进硬膜下血肿的吸收。4各组大鼠外周血中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的变化假手术组大鼠外周血清中巨噬细胞趋化因子CCL2较正常组高(P<0.05),提示颅脑创伤能引发外周血炎症反应并募集巨噬细胞对炎症反应异物的清除;其余各组间大鼠外周血趋化因子(CCL2、CCL3、CCL5、IL-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初步说明硬膜下血肿不能造成外周血中炎症因子及巨噬细胞的改变;根据以往研究炎症反应主要发生在硬膜下血肿液局部,假设巨噬细胞的作用可能发生在血肿液局部。5各组大鼠HE病理染色炎性细胞浸润情况HE染色结果显示益母草组大鼠硬膜下腔周围组织炎性细胞浸润较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均明显改善。6各组大鼠硬膜下腔周围组织巨噬细胞及其分型的不同免疫荧光结果显示IBA-1、F4/80、CD163标记的巨噬细胞及其M2亚型的数目在正常组与假手术组大鼠硬膜下腔周围组织中基本相同。IBA-1标记的巨噬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数目在假手术组与模型组大鼠硬膜下腔周围组织中差异明显(P<0.001);模型组大鼠硬膜下腔周围组织的巨噬细胞及小胶质细胞数目明显多于益母草组(P<0.01)。F4/80标记的巨噬细胞在模型组大鼠的硬膜下腔周围组织明显多于正常组(P<0.05),而模型组与益母草组之间的巨噬细胞数目没有明显差异。CD163所标记的巨噬细胞M2亚型在各组之间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此结果表明硬膜下血肿的产生能够募集巨噬细胞迁移至硬膜下腔隙进行炎症反应异物的清除以减轻血肿,进一步验证了结果4中的假设。研究结论:1益母草颗粒能缓解硬膜下血肿带给大鼠的创伤,降低其NSS神经功能评分,帮助恢复大鼠体重。2益母草颗粒可以促进SDH大鼠血肿的吸收,改善大鼠血肿周围炎性细胞的浸润。3硬膜下血肿的形成不能影响外周血炎症因子的改变。4硬膜下血肿的形成能够募集巨噬细胞迁移,从而减轻血肿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