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将超导的岛阵列结构置于正常金属的薄膜上,就组成了超导体-金属-超导体阵列。超导近邻效应的作用使金属薄膜拥有了超导电性,在外加磁场的调制下,表现出丰富的物理现象。在本论文中,通过改进微加工技术,我们制备了高质量的超导体-金属-超导体阵列样品。通过测量不同结构和尺寸的样品在超导转变区的输运性质,我们研究了其超导转变以及磁通状态的转变。现将本论文中的工作总结如下:论文的第一部分工作为样品的制备。在金属薄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出 处】
: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超导的岛阵列结构置于正常金属的薄膜上,就组成了超导体-金属-超导体阵列。超导近邻效应的作用使金属薄膜拥有了超导电性,在外加磁场的调制下,表现出丰富的物理现象。在本论文中,通过改进微加工技术,我们制备了高质量的超导体-金属-超导体阵列样品。通过测量不同结构和尺寸的样品在超导转变区的输运性质,我们研究了其超导转变以及磁通状态的转变。现将本论文中的工作总结如下:论文的第一部分工作为样品的制备。在金属薄膜上制备超导岛阵列,现有的方法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微加工手段:先利用电子束曝光制作光刻胶掩膜结构,然后沉积超导薄膜,最后通过溶脱剥离的方式得到超导岛阵列结构。该方法虽然步骤简单,但存在超导-金属界面可能不干净,样品形状可控性差,对镀膜设备真空度要求较高等缺点。我们发明了一种自上而下的微加工方法:先制备出超导体/金属双层膜结构,再制作硬掩模结构,最后刻蚀出超导岛阵列结构。该方法保证了干净的超导体-金属界面,并且具有更好的形状可控性,对仪器的要求低等优点。论文的第二部分工作为超导体-金属-超导体阵列在外加磁场下的超导转变。通过测量样品在超导转变区电阻随磁场(-)变化的曲线,我们观察到了电阻随磁场周期性振荡的匹配效应。经过零场冷和场冷的过程后,分别测量样品在匹配场处电阻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我们发现,在场冷过程后-曲线的变化趋势与普通超导体并无本质差别;但在零场冷过程后再加磁场测量,出现了在超导转变区-曲线不单调变化的异常现象。在发生该异常现象的温度范围,我们连续升降磁场测量了-曲线,发现在较低温度下-曲线表现出回滞现象,并随着温度降低回滞现象更加明显。这些物理现象提示我们考虑样品边缘势垒对于输运测量结果的影响。我们计算了样品的边缘势垒,并与样品内部的周期性势垒相比较,发现边缘势垒对磁通运动的影响不可忽略。边缘势垒阻碍磁通进出样品导致了-曲线的回滞现象以及匹配场处-曲线的异常现象。论文第三部分工作为超导体-金属-超导体阵列在外加磁场下磁通状态随电流的转变。我们在三角阵列样品中通过测量-曲线以及微分电阻随磁场(dV/dI-I)变化的曲线,发现随着外加电流的增加,dV/dI-I曲线在一些特殊的匹配场(2~1和1)处有极小值向极大值转变的趋势,意味着磁通发生了从绝缘态到金属态的转变。与磁通的去钉扎机制不同,-曲线在这些磁场处保持极小值,说明磁通晶格保持钉扎的状态。上述现象说明在这些磁场附近随着电流的增加,样品内部的磁通可能发生了动态的磁通Mott转变。我们测量了这些磁场附近微分电阻随电流(dV/dI-I)变化的曲线,利用磁通Mott转变的标度率进行拟合,发现该转变符合标度行为,并得到了该转变的临界参数。与前人在正方阵列中的研究结果相比,三角阵列中动态的磁通Mott转变具有不同的临界参数,意味着三角阵列样品中动态的磁通Mott转变属于不同的普适类(universality class)。此外,我们还讨论了发生动态的磁通Mott转变之前磁通的运动状态。我们发现,当外加电流小于动态的磁通Mott转变的临界电流时,dV/dI-I曲线有一段台阶状线型,并且台阶的高度与磁场大小呈线性关系。通过分析我们得出在发生动态的磁通Mott转变之前磁通晶格中多余的磁通或者磁通空位已经去钉扎的结论,多余的磁通或者磁通空位进入了流动状态,导致了dV/dI-I曲线台阶的产生。
其他文献
由于范德瓦尔斯材料单元层之间的范德瓦尔斯结合力较弱,使得人们可以通过机械解离的方式从结晶良好的单晶块体样品得到相应的薄膜样品,并可以利用这种薄层结构单元来设计和构造各种超晶格结构或二维器件。因此这类材料吸引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另一方面,通过对单晶块体进行机械剥离可以得到不易通过其它生长方式,如分子束外延和原子层沉积等技术获得的单晶薄膜材料。因此,通过机械解离范德瓦尔斯单晶块体材料得到单晶薄膜的方式极
自旋电子学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为磁化状态对于自旋相关输运的影响,最有代表性的工作为巨磁电阻效应和隧穿磁电阻效应;第二阶段主要集中在用自旋流实现对磁矩的调控,除稀磁(磁性)半导体相关研究的一阵热潮外,最成功、最具潜在应用价值的研究工作为自旋转移力矩和自旋-轨道力矩。自旋流作为贯穿自旋电子学研究至今的核心,可以说每次自旋电子学迎来重大的发展都伴随着对于自旋流的更为深
在强关联电子体系中,多种自由度(晶格、轨道、电荷以及自旋)之间的耦合和竞争常常导致这些材料中新奇和丰富的物性,譬如低维磁有序、高温超导、电荷密度波等。对这些有序的测量乃至调控是目前凝聚态物理研究的一大热点。基于同步辐射光源的共振弹性X射线散射(REXS)技术可以定量地解析这些复杂材料中不同自由度的有序,而X射线近边吸收谱(NEXAS)技术则对特定元素原子化学配位信息敏感。这些技术对于我们理解量子材
整数量子霍尔效应的发现开启了拓扑物态研究的大门。以往的凝聚态物理中,电子态的研究主要是描述电子的微观性质,如电荷,轨道,自旋等,而忽略了系统整体的行为。自从拓扑这个数学上的概念被引入到凝聚态物理中,用来描述系统的整体型的行为,从而让人们认识到许多新的量子现象。由于其特殊的电子结构,拓扑材料具有许多有益的物理性质,并且由于拓扑物态对外部环境的稳定性以及强的抗干扰能力,使得拓扑材料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
随着芯片制程缩小到纳米量级,受到热效应、量子隧穿效应等因素的限制,传统电子学中的摩尔定律面临严峻的挑战。除电荷外,电子的自旋也可以作为信息的载体。因为纯自旋流的净电荷流为零,可以大大降低器件的焦耳热。自旋电子学的目标就是将信息的载体由传统的电荷替换为电子自旋,其核心是自旋流的产生、操控和探测。近年来,人们主要沿以下几个方向进行研究:(1)寻找具有强自旋-轨道耦合(spin-orbit coupli
范德华二维材料体系得益于天然的层状结构与丰富的元素组成,展现出多样的力、热、光、电、磁等性质,不仅为探索低维下的新奇物性提供了理想的研究平台,也为搭建各种小型化功能器件提供了新的构筑材料。在后摩尔定律的时代背景下,二维材料的研究前沿已然碰触到维度效应的量子极限,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难题和挑战。本论文围绕二维材料中的以下核心问题开展研究:(1)二维体系下的本征物性更容易受样品质量的影响,因此对高质量二维
活细胞内生物大分子易位对于维持细胞正常功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亚细胞结构如何影响大分子动力学是未知的。另外在细胞层次上,细胞会发生爬行,凋亡等行为,在这些过程中活细胞内大分子动力学有何意义也是未知的。利用单粒子荧光追踪技术,我们探究了量子点在活细胞内扩散、内吞囊泡的主动运输过程、细胞爬行过程中角质细胞伪足内扩散与细胞运动行为的联系以及细胞凋亡过程中染色质动力学和细胞核形变过程的联系。主要取得
文章运用爬虫技术建立了754个物流类本科专业课程数据库;利用文本挖掘技术构造了课程内容的圆形网络图和课程结构的一致性度量方法,比较了中、英、美三国课程体系。主要结论是:(1)物流类专业设置具有区域性。(2)我国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为“管理类占主导,经济类、流程类、工程技术类、方法类以及其他类”递减的特征。(3)供应链管理专业在三国的课程结构各不相同。(4)我国物流工程专业在结构上与英国较为相似。(
本论文主要围绕新型超导体和过渡金属氧化物功能材料展开探索,重点研究对象为Pt-Ge基三元金属间化合物,并从中探寻超导电性。此外,还研究了稀土铁氧化物Lu1-xScxFe O3材料的单晶样品制备,并基于静电纺丝法制备了正交型o-Lu1-xScxFe O3纳米线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技术对样品进行了结构表征,利用
量子信息作为一个量子力学与信息学的交叉前沿领域吸引了研究者们极大的兴趣。人们通过把量子系统特有的纠缠和相干特性引入到传统的信息学中,打破了许多原本的固有认知,在很多研究方向中展现出了量子的优越性。本论文从三个小方向出发,展现了量子信息中对于纠缠资源的应用以及其带来的优势。在第一部分中,我们主要回顾了量子信息中的一些基础概念和知识,其中包括了量子比特、量子逻辑门以及量子态的测量等量子计算中最基础的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