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急剧增长,已成为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杀手。阿司匹林(aspirin,ASA)又称乙酰水杨酸,是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目前已知它通过抑制环氧化酶而抑制花生四烯酸的代谢及前列腺素的合成,发挥其良好的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和抗血小板聚集效应,自1897年合成以来,在风湿性、类风湿关节炎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研究深入,ASA的新药理作用被不断发现,国外研究结果显示,每天睡前口服一次100mg的阿司匹林可使血压降低,而晨起服用则无此效果。多数健康人血压水平表现为昼高夜低的以24h为周期的规律性波动,这种波动被称为昼夜节律或近日节律。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variability,BPV)是指一定时间内血压波动的程度。清晨醒后血压急剧上升的现象称为血压晨峰现象(morning blood pressure surge,MBPS)。多数研究证实24h BPV与靶器官损害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关系十分密切,血压晨峰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睡前服用ASA降压的作用机理尚不明确,这可能与其降低血浆肾素活性,增加内皮释放NO等机制有关。小剂量ASA对血压变异性及血压晨峰有无影响及是否具有时间依赖性尚不得而知。我国人口基数大,医疗资源有限,探讨类似于小剂量ASA这样价格低廉,安全性高,收益/投入比高的药物进行高血压病的一级、二级预防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本实验旨在观察不同时间服用ASA对无高血压病史冠心病患者的血压变异性及血压晨峰的影响,探索小剂量ASA可能的最佳服用时间。方法:收集2011年10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无高血压病史且未服用过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冠心病患者,排除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严重肝、肾功能不全(ALT>正常值上限2.5倍和GFR<30ml·min~-11.73m~-2),出凝血障碍性疾病,曾有消化性溃疡、脑出血病史,血小板计数异常(PLT>300×10~9/L或<100×10~9/L)及不能坚持随访或依从性较差者,一共19例。年龄42~74岁,平均年龄57.53±9.28岁,男性占84.21%。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10例,急性心肌梗死9例,在试验期间,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接受了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本实验选用2×2交叉设计:入选的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进入两组(A/B),每组观察两个阶段,每个阶段为2周。第一组(A):第一阶段在基础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醒后(8:00)服用阿司匹林;第二阶段为在基础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睡前(22:00)服用阿司匹林;第二组(B):第一阶段为在基础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睡前(22:00)服用拜阿司匹林;第二阶段为在基础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醒后(8:00)服用拜阿司匹林。分别在治疗前及每一阶段结束后记录24小时动态血压。所用药物均为德国拜耳公司生产的拜阿司匹林,剂量均为100mg/d。24小时动态血压检测方法:采用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美国生产spacelabs Medical90207)。将袖带缚于受试者上臂,白天(6:00~22:00)每间隔15分钟自动测压,夜间(22:00~6:00)每间隔30分钟自动测压。记录期间,受试者日常活动不受限制,在血压仪自动充气测压时,测压侧上肢保持静止。监测完毕后用计算机自动分析记录并统计分析如下指标:血压平均值:24小时、白天、夜间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值(24hSBP、dSBP、nSBP、24hDBP、dDBP、nDBP),以及血压变异性(BPV的指标:24小时、日间、夜间的收缩压、舒张压标准差(24hSDSBP、dSDSBPnSDSBP、24hSDDBP、dSDDBP、nSDSBP)。统计学处理:试验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所有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及组内比较采用重复测量及交叉设计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认为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①收缩压及舒张压平均值均表现为:白天时段平均血压高于24小时平均血压,24小时平均血压高于夜间平均血压。②收缩压及舒张压变异性表现为:24小时血压变异高于白天血压变异,白天血压变异高于夜间血压变异。收缩压变异(SD)高于舒张压变异(SD),而收缩压变异系数(CV)低于舒张压变异系数(CV)。③各组的血压及血压变异性在治疗前及经过晨起给药、睡前给药的不同处理后,三次测量结果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短期内不同时间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对无高血压病史冠心病患者的血压及血压变异性无明显影响。阿司匹林对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未见存在时间依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