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09年2月,《科学》杂志刊登了“计算社会科学”(Computational Social Science)一文,标志着计算社会科学正式诞生。相比于传统社会科学,计算社会科学具有独特的优势。它利用计算建模和大数据等方法来研究人类行为和社会互动,能够对传统社会研究方法无法应对的问题展开研究和求解,已经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对于这样一门尚处于发展初期的学科,现有的研究主要将其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2月,《科学》杂志刊登了“计算社会科学”(Computational Social Science)一文,标志着计算社会科学正式诞生。相比于传统社会科学,计算社会科学具有独特的优势。它利用计算建模和大数据等方法来研究人类行为和社会互动,能够对传统社会研究方法无法应对的问题展开研究和求解,已经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对于这样一门尚处于发展初期的学科,现有的研究主要将其视作研究方法,关注其在具体问题研究中作为技术手段的使用情况,而对其学科定位、科学价值和哲学基础的研究尚显不足。本文将计算社会科学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梳理其产生的背景和成因,辨析和澄清相关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在此基础上,阐明计算社会科学的学科定位和优势,揭示计算社会科学的科学价值和存在的局限。本文分为七个部分:导论明确了本文研究的意义,从三方面界定了计算社会科学,论述了对计算社会科学进行哲学反思的必要性,并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第一章对社会科学的特点和传统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局限做了阐述。社会科学一直以来存在多种不同的甚至对立的研究范式。在对象的精确控制和数据获取等方面,传统社会科学缺少有效的方法。第二章系统地梳理计算社会科学产生背景、发展过程以及学科特性,同时对其本体论允诺进行辨析。第三章着重分析计算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及其认识论意蕴,并集中讨论方法、理论与数据之间的关系,计算社会科学中的推理模式以及客观性等问题。第四章聚焦计算社会科学的认识功能,主要阐述计算社会科学的解释和预测的特点、类型及机制。第五章从科学哲学和社会科学哲学的视角对计算社会科学作进一步反思,阐明计算社会科学的优势和在社会科学领域中的学科价值。第六部分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说明计算社会科学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文章的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首先阐明了计算社会科学的成因和本体论预设。计算社会科学是在技术和数据驱动下伴随着人们认识复杂社会的要求而产生的。它将人类社会视作复杂的信息-计算之网络,在这一本体论允诺下,运用信息-计算的思想和数据技术对社会现象进行研究,具有显著的跨学科性质。第二、阐述基于自主体的建模和模拟。论证了运用这一方法能发现自主体在服从简单规则下生成集体行为的模式,是研究微观人类行为如何形成宏观社会现象的理想途径。大数据技术的引入为这一途径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撑和经验基础,能极大地拓展社会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有力地推动社会理论的发展。第三、厘清和分析计算社会科学中的客观性问题。认为这种客观性不能简单地还原为算法客观性或主体间性。由于社会研究的特殊性,客观性无法完全脱离主观性而存在。计算社会科学是社会和技术相融合的实践活动,需要从实践的视角对计算社会科学的客观性给出释义。第四、指出计算社会科学中的解释内含溯因推理,这对研究复杂开放的社会问题有独特的优势;分析并论证了计算社会科学中的解释是一种生成解释,而生成解释实质上属于机制解释。第五、计算社会科学具有独特的方法论价值。它在诠释主义的框架下,采用实证主义主张的方法,对社会现象做出解释、达到理解,具有批判主义所倡导的改造和变革社会的功能。计算社会科学运用形式分析工具对社会互动开展研究,在数据获取方面具有“不反应性”和便利性等优点,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个体主义和整体主义之争。第六、计算社会科学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数据获取中隐性的偏差和容易被忽略的算法干扰,研究目的和研究手段的倒置,数据与概念理论的分离等。数据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依旧需要更紧密地合作和更深入地相互了解。总之,本文对于计算社会科学的产生背景、研究方法、学科性质和地位以及所涉及的哲学预设作了系统和全面的论述,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计算社会科学的科学价值,促进计算社会科学与传统社会科学的融合,推动社会研究的发展和智慧社会的建构。
其他文献
细胞膜是细胞信号转导的重要平台,调控多种细胞功能正常运行。经典的流动镶嵌细胞膜模型指出,细胞膜具有异质性。细胞膜成分通过胞内、胞外作用和细胞骨架重排而不断重构。细胞膜内多种复杂成分为了能够在正确的时间和空间上执行相应的细胞功能,以相分离的形式在细胞内形成一定的秩序,有序调节细胞的生理功能。相分离异常可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癌症等疾病的发生。因此,了解细胞相分离背后的机制以及利用相分离调控细胞行为对于
空间能力是与阅读、写作、数学同等重要的基本能力,被认为可以有效地预测学生在STEM领域的表现。但是空间能力测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还存疑,而且空间能力发展性及差异性研究中存在一些争议。由于纸笔测试难以提供认知加工证据,而且理论驱动研究范式难以解决冲突假说检验、相关性研究、预测性研究等问题,对空间能力科学性、客观性、精确性评价造成了困扰。本研究拟开展数据驱动的空间能力评价模型设计与实践研究,并解决以下三
近年来,对不连续微分方程的研究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因为它们在科学和工程技术各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对不连续微分方程的研究还缺少有效的方法,其理论体系还远不够完备。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对不连续微分方程的研究主要是求其数值解,但其中也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右端不连续的微分方程具有奇性,刚性很大,很难有效把握所研究对象的本质,所以开展对不连续微分方程的研究既可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微分方程理论,又可以促
伴随着城市人口膨胀、空间蔓延及机动化出行,居住功能与就业功能的空间分离及其带来的通勤问题已成为世界性城市管理难题。基于过剩通勤框架,开展职住关系与通勤绩效研究有助于深入认识城市通勤问题产生的根源,对建设绿色低碳城市,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已有研究大多基于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国内研究数量有限且存在以下不足:对通勤绩效的评估尚不够全面深入,较少关注通勤空间组织的有序性;对通勤绩效的群体
人口均衡是我国人口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人口空间均衡是人口均衡的空间表现,也代表了我国政府和学者对人口发展的价值引导和理想追求。但当前学界对人口均衡及人口空间均衡的解释仍存在诸多困惑,就学术意义而言,人口空间均衡的概念界定较为模糊,其关键指标人口空间均衡度选取及量化不够成熟,其科学内涵也需更多的阐释和宣传。本文从人口空间均衡的概念和科学内涵出发,建构了人口空间均衡的理论模型,并以长三角为例计算了均衡
本文基于2010—2018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多时点DID模型考察以“宽带中国”试点政策为标志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提升了企业投资水平,这一结论在大量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企业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和管理效率提高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企业投资水平的主要渠道。异质性分析表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投资水平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资本密集型企业以及
辩证法从近代发展到当代,其形式、内容以及性质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思维的艺术”发展到“事情本身”的运动过程,辩证法实际发生着三个维度的结构变动。通过辨析“黑格尔—马克思”辩证法在内在构成上的原则性差异无疑把捉到了历史辩证法之革命内容的密钥。首先,关于辩证法的现实性基础,黑格尔与马克思将其归为超越二元界限的“事情本身”。辩证法不仅是一种思维方法,还是“事情本身”的运动过程。这一主客统一的总体目标
本文以潍县年画《大灶王》为研究对象,以民间艺术为本位,广泛借鉴图像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成果,采用“置入原境,建构谱系,以图释图,图文互证”的研究路径,把研究对象置于黄河中下游民间礼俗文化原境下进行考察,结合田野调研信息与文献资料,廓清了《大灶王》图像存在的文化原境和生成演变过程,解读了“形式”与“意义”之间的黏附性及其在文化原境下的意义变迁,进而对其文化内涵与审美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
电解水制氢将成为可持续清洁能源生产的重要技术之一,但析氢反应(HER)和析氧反应(OER)的缓慢动力学阻碍了其商业化。开发兼具高活性、低成本的过渡金属催化剂是工业碱性水分解的一大挑战。通过表界面工程促进其催化活性是可行的方案。本文通过构建异质结构和掺杂工程,系统性地对过渡金属催化剂活性进行激活,并且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揭示了表界面工程提升HER和OER性能的内在机理。1.通过两步水热法在柔性石墨毡(
结直肠癌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从微小的癌前病变到较大的腺瘤的进展涉及一系列机制,包括肿瘤抑制基因突变和细胞周期检查点。不幸的是,由于我们对结直肠癌进展背后的分子机制了解不足,目前的治疗策略成功率较低。因此,迫切需要了解结直肠癌发生的基本机制并寻找新的分子靶点。本论文中,我们发现纺锤体相关蛋白HAUS6在结直肠癌中具有促癌作用。与癌旁组织相比,CRC组织中HAUS6 m RNA和蛋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