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国家教育政策越来越关注教师教育,强调教师对该职业在思想和行为上的认同。师范生作为未来的教师却暴露出教师身份认同较差,专业学习不主动、不积极的状况,这不仅直接影响着师范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积累,而且间接影响了基础教育的教学质量以及新课程改革的纵深推进。研究力图对师范生教师身份认同现状、发展过程和影响因素予以探讨,揭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源性动力和深层机制,从而为高等师范院校培养师范生提供可行性建议。研究尝试将“量的研究”和“质的研究”方法相结合,通过自编师范生教师身份认同问卷对458名师范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辅以深度访谈,结果发现:师范生教师身份认同总体认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各个人口统计变量上,师范生的教师身份认同都存在差异性。师范生在学期间其教师身份认同发展的困境表现在归属感的消解、方向感的模糊以及无力感的侵袭。师范生教师身份认同发展主要经历了迷茫期、探寻期和定向期。师范生教师身份认同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寻求归属与区别的过程。其教师身份认同形成与发展受到师范生的情绪、态度,师范生个人生活史、国家教育政策、学校组织环境、人际关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基于对师范生教师身份认同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从三个层面提出了相应建议以期提高师范生的教师身份认同水平。第一,在国家社会层面上提出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加强教师职业的专业性的建议;第二,在师范院校层面提出:营造师范性的校园文化,加强师范生职业伦理教育,加强师范课程的实践性,加强师范生职业生涯指导,改进师范生的评价方式等建议;第三,在师范生个体层面提出了激发师范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师范生的自我反思两方面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