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交际中误解现象的认知分析

来源 :烟台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haohaobaic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误解发生在言语交际中,由于其频发性及其对言语交际有效性的影响,而引起国内外许多相关学者的注意。他们分别根据自己的研究目标,采用不同的角度和方法对误解现象进行研究,如哲学方法、跨文化交际方法、社会语言学方法等。近年来,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又有学者开始从认知的角度来探讨这一课题。   在认知领域,对误解现象进行研究,影响较大的学者有西班牙的Yus博士和中国学者宗世海。Yus(1998)运用关联理论对误解的概念和分类进行讨论,并简单分析了在日常言语交际中误解发生的原因。宗世海(2000)主要对汉语言语交际中的误解现象及其相关理论问题进行研究,较有影响的研究成果之一是对误解形成机制中心理因素的探讨。已有的研究成果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但同时也表现出某些不足。   通过认真的文献研读,本文试从认知的角度,运用关联理论对言语交际中的误解现象进行描写和分析,着重探讨误解形成的认知根源。关联理论是一种交际推理理论,它对推理过程的阐释源于认知科学。关联理论提出,在言语交际中,交际双方认知语境的不同导致误解的产生。但它并没有深入探讨在言者显现听者推理的交际过程中,误解的形成究竟涉及了哪些具体的认知因素,而这些因素又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通过研究,本文认为:在日常言语交际中,无论听者还是言者都对误解的产生负有责任。言者的预设偏差,会影响话语的明示性和关联度,进而影响听者的认知推理,导致误解的产生;在听者依据言者的话语进行推理的过程中,其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以及双方注意焦点的不同,均会影响听者的语境假设选择,从而导致误解的产生。   对误解现象进行深入研究,有其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深化人们对言语交际规律的认识,为有效交际提供理论指导。此外,这一研究对跨文化语言教学也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形容词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多义的,这主要是由于形容词可以和多个名词组成不同形名结构,而形容词词义受其所修饰名词词义影响的结果。形容词词义的这种灵活性对自然语言处理构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在中国和韩国的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古代,《三国演义》就经历了说话艺术、元杂剧、清代戏曲,以及韩国的盘索里《赤壁歌》等多种体裁变形,
从古希腊Aristotle时期开始至今,人们对隐喻的探索和研究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Aristotle时期,隐喻研究主要是从修辞学的角度展开的。20世纪中期,以Lakoff为代表的认知语言学派以
作为涉及多国利益和国际关系的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2014年3月,载有239名乘客(多国籍)的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航班失联事件吸引了来自全球的各国媒体的关注。对于这一灾难事件的
教学是一个受很多因素影响的复杂的活动,其中教师的信念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Pajares(1992)发现教师信念可以影响并预测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Woods(1996)认为教师根据他们对外
关于政治语篇的研究颇多,许多语言学家提出了运用系统功能语法、关联理论和言语行为等理论,从功能、结构、人际关系、隐喻、情态动词、文体分析和宗教文化等角度对政治语篇进行
英国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现代以来,中国许多翻译家为汉译英国文学作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近些年在翻译界中出现了一种现象,即对英文经典作品进行新译。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