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金融一体化正不断推进,中国金融体系的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中外资银行处于激烈竞争的阶段,外资行纷纷以各种方式抢滩中国市场,商业银行间的合并、收购、资产重整等资本运作活动越来越普遍,价值评估在商业银行间的资本运作活动中占据着绝对重要的地位。另外,在真实的金融市场里,公司股票的价格总偏离其真实价值,投资者在选择投资对象时,就必须对被投资对象进行价值评估,以达到其获利的最终目的。因此,对商业银行价值的评估,将是本文所要研究的内容。至于应当选择何种方法来评估商业银行的价值,哪种方法评估出来的结果才是有效并合理的,对于建立和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价值评估方法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传统的评估方法在我国商业银行价值评估中总是存在不同的局限性,因此,本文寻求找出一种较合理或较优的估价方法来对我国商业银行进行价值评估。剩余收益模型由来已久,它是西方经典的估价模型,早在1938年被经济学家Preinreich提出,后由Edwards和Bell在1961年进行改进,但仍然沉寂了很久,直到1995年Ohlson对其进行了重塑,它才一步步走进人们的视野。此模型把企业权益价值和会计变量紧密联系在一起,它巧妙的将股利贴现模型(Dividend Discounted Models)融入其中,把企业股票价值分为两部分:一是对投入资本产生的剩余收益进行贴现;二是把未来经营活动所产生剩余收益进行贴现。因此,运用剩余收益模型对商业银行价值进行评估,不仅使商业银行账面价值得到关注,而且使人们更加在意商业银行产生的经济效益能否增加股东权益,这迎合了商业银行最终的经营理念,即股东价值最大化。剩余收益模型以其特有的优势成为众多评估方法中最优的选择。本文主要采用比较分析和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全文共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首先介绍了商业银行价值评估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其次列举了与本文联系较大的国内外价值评估研究现状,最后指出本文的思路框架以及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二部分:企业价值评估理论基础。对古典资本价值理论、现代企业价值理论、剩余收益模型理论进行简述,为下文的展开做铺垫。第三部分:商业银行价值评估方法的选择。首先分析了商业银行价值创造的因素,紧接着对商业银行的特殊性进行归纳总结,然后对目前国内几种主流的银行价值评估方法进行简要剖析,指出他们各自在商业银行运用中的局限性,最后总结出剩余收益模型在商业银行运用中的适用性,指出其是商业银行价值评估的较优选择。第四部分:案例分析。以招商银行为例,运用剩余收益模型对招商银行以2011年12月31日为评估基准日做价值评估,同时对模型里的预测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并把市价和估价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剩余收益模型的可用性。第五部分:结论。对本文基于剩余收益模型的商业银行价值评估的研究结果和心得体会进行归纳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