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3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登伯格首次提出“职业倦怠”的概念,此后该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被广泛引用到教育、医疗等易过度工作的服务行业中。20世纪80年代起对职业倦怠的研究延伸到教学领域,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职业倦怠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领域中的突出问题。“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发生职业倦怠不仅会对教师的身心健康、教学质量及教师队伍的稳定构成巨大威胁,而且对教师教学与学生的发展会造成直接的负面影响。独立学院是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办学模式,在短暂的十年间,其从无到有,迅速发展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一股重要的生力军。由于办学历史短暂,办学积淀匮乏,独立学院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的问题,其中就包括其专职专任教师的问题。作为高校教师中的特殊群体,独立学院专职专任教师与公办高校教师一样,需要面对如何跟上知识更新速度和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等专业发展压力,还需要面对师生关系、同事关系等人际关系压力。此外,由于独立学院的民办性质,致使它的专职专任教师还需要面对如何获取社会认同、保障职业安全、获得职业发展机会等方面的压力,导致了独立学院专职专任教师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危和高发群体。因此关注独立学院专职专任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本文以某独立学院为例,通过运用台湾学者修订的教师职业倦怠MBI—GS量表和自行编制的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问卷对该独立学院的135名专职专任教师的职业倦怠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力图了解独立学院专职专任教师职业倦怠的总体状况,并且比较职业倦怠在不同性别、年龄、教龄、职称、学历的教师及承担不同课程的教师中的不同特点及差异。同时,从政策、社会、学校、学生、教师个人及专业发展五个层面调查与分析独立学院专职专任教师职业倦怠发生的原因。据此对如何预防、缓解、和消除独立学院专职专任教师职业倦怠进行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