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诗学探源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4022489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岭以南的这一方土地,僻处海隅。作为文化积累缓慢的弱势文化区,边缘地位导致了长期以来岭南诗歌在古代文学史视野中的缺席。明清以前的岭南诗歌几乎泯湮无闻,寥寥可数的几个名字并不能反映岭南诗歌的真正面貌。然而,岭南诗人在明清两代及近代文学史上名躁一时的崛起式姿态绝非一日之功,考察此前诗歌发展的情况、理清岭南诗歌发展的线索,对于从整体上把握和研究岭南诗歌是必要且有意义的。因此,本文所关注的是,在岭南这一片具有独特“音声水土”的土地上,作为古代文学体裁中最有代表性的诗歌,是如何发生、发展起来的,利用现有的区域文学研究成果和岭南文献勾勒出岭南诗学的图景。   本文主体由上中下三编组成,前有绪论,后有结语,附录参考文献及后记。   绪论部分首先指出,岭南诗学具有地域性特征,受到特殊地域状态的影响,而具有与众不同的诗学发展轨迹。以往论者多关注明清及近代的岭南诗歌成果而忽略了此前岭南诗人所作出的努力。因此,追溯岭南诗学的源头、考察诗歌在岭南的发生发展过程,对于岭南诗学的研究是有意义且有必要的。   上编以时间为经度作纵向分析,根据岭南诗学发展的阶段性,对先秦以降的诗学发展过程进行简要的描述,力求将每一个阶段最重要的文化和诗学特征提炼出来,通过阶段性特征的连缀,呈现岭南诗学历史发展的概貌。   中编以文本分析为主,在地域意识的深化这一特定角度的观照下,选取代表性诗人的影响与接受、异代同题创作以及空间转移带来的视角变换这三个方面作为分析对象,探讨在岭南诗学发展地域特征的形成过程中,岭南诗人在情感和文化上对岭南的认同感,起到了怎样的推动作用。   通过上编的历史发展描述和中编对文本的内在分析,岭南诗学的脉络和整体风貌已经较为清晰地呈现出来。在此基础上,下编对岭南诗学的发展特色进行了总结,并从民风民俗、人口迁移、区域文化渗透等方面对影响岭南诗学发展的诸种因素进行初步的探讨。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并称是古代文学、文化的重要现象,却长期以来整体研究甚少。本文力图从文学、文化、称谓等角度对并称进行探讨。   导论部分,将介绍并称的研究状况以及本论文之研究设想。
学位
本文试图从弗莱文化批评的成熟之作《伟大的代码》入手,结合其神话理论发展的脉络,探究弗莱对《圣经》的文化阐释在其理论形成中的重要地位,加深对弗莱的神话理论的理解,探讨弗莱
学位
[目的]探究氮素利用相关酶对油菜中氮素再分配的贡献程度。[方法]采用单株砂培培养,严格控制氮素等营养供应,用15N饲喂追踪,分别测定在蛋白水解酶(PE)、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
方言研究,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这种工作不仅可以丰富语言学理论,而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藏语言研究,由于受到传统文法学研究模式的影响,长期处于研究书面语言的层面,而忽视了人们
向来以词享誉文坛的顾太清,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学界虽多有成果发表,但对太清其人其作,仍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必要与空间。这篇论文主要在阅读理解其作品的基础上,抓住太清
学位
从奥林匹克到万里长城,从浪漫的雅典到神奇的北京,奥林匹克运动第一次将盛典的舞台搭建在这片东方沃土上.祥云火炬一路凯歌,无论是珠穆朗玛、巍巍长城,还是滔滔黄河、沙漠绿
云锦,因其绚丽多姿、灿若云霞而得名。南京云锦与成都蜀锦、苏州宋锦并称中国三大名锦,并居三大名锦之首。云锦起源于距今1600多年前,在元、明、清三朝,均被指定为皇室御用织
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类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危机,陷入了生存的困境之中。文学批评顺应时代的要求,自觉地加入了生态的行列,以期形成一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如何优化课堂教学,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