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岭以南的这一方土地,僻处海隅。作为文化积累缓慢的弱势文化区,边缘地位导致了长期以来岭南诗歌在古代文学史视野中的缺席。明清以前的岭南诗歌几乎泯湮无闻,寥寥可数的几个名字并不能反映岭南诗歌的真正面貌。然而,岭南诗人在明清两代及近代文学史上名躁一时的崛起式姿态绝非一日之功,考察此前诗歌发展的情况、理清岭南诗歌发展的线索,对于从整体上把握和研究岭南诗歌是必要且有意义的。因此,本文所关注的是,在岭南这一片具有独特“音声水土”的土地上,作为古代文学体裁中最有代表性的诗歌,是如何发生、发展起来的,利用现有的区域文学研究成果和岭南文献勾勒出岭南诗学的图景。
本文主体由上中下三编组成,前有绪论,后有结语,附录参考文献及后记。
绪论部分首先指出,岭南诗学具有地域性特征,受到特殊地域状态的影响,而具有与众不同的诗学发展轨迹。以往论者多关注明清及近代的岭南诗歌成果而忽略了此前岭南诗人所作出的努力。因此,追溯岭南诗学的源头、考察诗歌在岭南的发生发展过程,对于岭南诗学的研究是有意义且有必要的。
上编以时间为经度作纵向分析,根据岭南诗学发展的阶段性,对先秦以降的诗学发展过程进行简要的描述,力求将每一个阶段最重要的文化和诗学特征提炼出来,通过阶段性特征的连缀,呈现岭南诗学历史发展的概貌。
中编以文本分析为主,在地域意识的深化这一特定角度的观照下,选取代表性诗人的影响与接受、异代同题创作以及空间转移带来的视角变换这三个方面作为分析对象,探讨在岭南诗学发展地域特征的形成过程中,岭南诗人在情感和文化上对岭南的认同感,起到了怎样的推动作用。
通过上编的历史发展描述和中编对文本的内在分析,岭南诗学的脉络和整体风貌已经较为清晰地呈现出来。在此基础上,下编对岭南诗学的发展特色进行了总结,并从民风民俗、人口迁移、区域文化渗透等方面对影响岭南诗学发展的诸种因素进行初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