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鲤鱼由于缺氧和应激反应,易使其在长途运输、繁殖、培育、手术、捕捞和销售等环节中造成伤害,使用麻醉剂能有效降低鱼类的伤亡率,从而提高水产品的价值。因此,寻找高效、经济、低毒和无残留危害的鱼类麻醉剂已成为研究热点。丁香酚来源于植物,常被用作食品添加剂和调味剂,价格低,对鱼有良好的麻醉作用。但目前丁香酚在鱼血浆和组织中检测方法不完善,还无法评价其麻醉鲤鱼后的食用安全性,阻碍了其在鲤鱼麻醉运输中应用。为探讨丁香酚麻醉鲤鱼后鱼肉食用的安全性以及丁香酚麻醉效果与中枢药物浓度的关系,本研究开展了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鲤鱼血和组织中丁香酚含量方法的研究、丁香酚麻醉鲤鱼最适浓度和治疗指数的研究、丁香酚在鲤鱼血浆中消除规律的研究、丁香酚在鲤鱼组织中消除规律的研究和丁香酚麻醉鲤鱼的PK-PD模型的研究,以期为确定丁香酚麻醉鲤鱼后是否食用安全和新型安全鱼类麻醉剂的研发提供支持。 结果: 1.高效液相色谱检测鲤鱼血浆及组织中丁香酚含量方法的建立。该方法前处理采用甲醇、乙腈作为提取剂和除去蛋白,高速离心和过滤的形式去除固体颗粒,正己烷进行脱脂。色谱条件为:流动相比例为甲醇-乙腈-水(31:31:38),流速为1 mL/min,紫外吸收为280 nm,柱温为35℃,进样量为20μL。结果显示:丁香酚浓度在0.041~21.2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比值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均大于0.999,各组织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各组织中丁香酚的检测限分别为:肝脏中为0.173μg/ml、肌肉中为0.173μg/ml、脑中为0.063μg/ml、肾脏中为0.173μg/ml、血浆中为0.008μg/ml,在鲤鱼各组织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6.7%-98.1%,相对标准偏差(RSD,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为0.005%-2.768%,表明本方法灵敏度、精密度、重现性、稳定性均较好,添加回收率高,完全适用于鲤鱼血浆和组织中丁香酚含量的测定。 2.在24℃水温条件下,用于药浴0.75±0.1kg鲤鱼的丁香酚乳剂最适麻醉浓度为35mg/l、半数有效量为26.374mg/l,半数致死量为424.384mg/l,治疗指数为16.091。治疗指数相对较高,表明丁香酚乳剂用于鲤鱼的麻醉较为安全。 3.在24℃水温条件下,血浆中丁香酚浓度在0.25~1h间浓度变化最大,随着药浴浓度的增加,鲤鱼血中丁香酚消除时间延长。以20mg/l的丁香酚乳剂药浴鲤鱼,24h时,血浆中的丁香酚已检测不到;以35mg/l的丁香酚乳剂药浴鲤鱼,48h时,血浆中的丁香酚已检测不到;以75mg/l的丁香酚乳剂药浴鲤鱼,48h时,血浆中的仍有微量的丁香酚(0.060μg/ml)。 4.丁香酚在血浆中浓度变化:在24℃水温条件下,随药浴浓度的增加,血浆中丁香酚初期浓度越大;以最适麻醉浓度(35mg/l)的丁香酚乳剂药浴鲤鱼时,血浆中丁香酚的Cmax为16.955μg/ml,t1/2α为0.085 h,t1/2β为4.156 h,AUC(0-t)为18.081mg/L· h。丁香酚在鲤鱼血浆中的分布符合二室模型,其药代动力学方程为C=28.573e-1.236t+2.695e-0.226t。 5.丁香酚在组织中的浓度变化:在24℃水温条件下,以35mg/l浓度的丁香酚乳剂药浴鲤鱼,肌肉中的浓度最低,并且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幅度最小;脑中的浓度在初期远高于肌肉,在0.25~0.5h高于肝和肾,其余时间的浓度以及浓度变化与肌肉相近;肝中浓度最高,肾浓度次之,除0.25~0.5h小于脑以外,其余时间的浓度均高于肌肉和脑。在0.5h内肝、肾、脑中丁香酚浓度快速下降,以后消除速度减慢。48h时,丁香酚在各组织中均不能被检测到。 6.根据国家标准(GB2760-96)规定的丁香酚在肉类中的安全添加量为40-2000 mg/kg,以及48h后丁香酚在各组织中均不能被检测到的结果,可得出在使用35mg/l浓度的丁香酚乳剂药浴鲤鱼时,鲤鱼肌肉食用是安全的,不需要设立休药期。 7.以最适麻醉浓度35mg/l的丁香酚乳剂药浴0.75±0.1kg鲤鱼,鲤鱼脑中浓度在0.5h内升高很快,并在0.25-0.5h达到峰值,随后快速下降。当脑中浓度达到19.371±6.878μg/g,鲤鱼开始进入麻醉状态,当脑中浓度达到81.881±6.879μg/g时,鲤鱼到达深度麻醉,当脑中浓度降至61.455±4.137μg/g时,鲤鱼开始进入苏醒期;而与之对应的血浆中浓度分布为为4.516±1.056μg/ml、18.471±2.454μg/ml和12.657±1.772μg/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