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合当前水体污染的形势提出运用人工湿地-塘组合系统治理,列举了一些运用人工湿地-塘组合系统治理污染水体的例子,比较了不同组合系统之间的运行参数和处理效果等数据。证实人工湿地-塘组合系统技术在对污染水体的处理中运行效果良好。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人工湿地塘组合系统技术的几点研究方向,对人工湿地-塘组合系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在冬季11月至次年1月间在露天条件下将潜流人工湿地后置生态塘组成处理系统,以该组合系统对氮元素的去除效果作为考察指标,研究了湿地水力负荷、碳氮比、预曝气强度和塘深等4个因素对正交试验法优选条件及指标显著性,并利用SPSS软件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湿地水力负荷、碳氮比、预曝气强度在总氮和氨氮去除过程中对组合系统去除效果影响显著,研究各因素对总氮和氨氮在组合系统中去除率的影响:湿地水力负荷>碳氮比>预曝气强度>塘深。总氮和氨氮去除率优化条件下的组合系统是:湿地水力负荷为75mm/d,碳氮比为6、预曝气气水比为6和塘深0.5m。该组合系统对氮元素的去除率保持在很高的水平。利用潜流人工湿地-塘组合系统装置在不同水力负荷下连续运行处理校园污水,对各项污染物指标进行监测对比。结果表明,COD、TN和NH4+-N的去除率随着水力负荷升高(200mm/d低水力负荷、500mm/d中水力负荷、1000mm/d高水力负荷)而下降,并维持在较高水平;各水力负荷下COD出水变化率均小于进水,低、中水力负荷下TN和中、高水力负荷下NH+4-N出水变化率小于进水;且各构筑物出水中NO-3-N和NO2--N浓度变化较大,并呈现出不同趋势的变化。表明,在不同的水力负荷下,污染物在组合系统中的去除效果是不错的;中水力负荷下表现出很强的抗冲击负荷的能力。在潜流人工湿地-塘组合系统中硝化-反硝化作用是氮元素去除的主要途径,并在不同负荷冲击下改变途径构成来起到稳定水质的调节作用。以生态塘-表面流湿地-水平潜流湿地-表面流湿地-生态塘的顺序构建多级人工湿地-塘组合系统,并在适当水力负荷(500mm/L)下连续运行处理重度受污染湖水,对各项污染物指标进行监测对比。结果表明,在该水力负荷下COD、TN和NH4+-N的出水变化率均小于进水,表明在该水力负荷下多级人工湿地-塘组合系统在处理重度受污染水体时抗冲击负荷强。同时将多级组合系统处理受污染水体的进出水水质同两级组合系统处理污水的进出水水质相比较,结果表明,在相同水力负荷条件下,当组合系统所应对的受污染水体中污染物浓度显著升高时,通过提高人工湿地-塘组合系统的组合级数,组合系统对受污染水体中COD、TN和NH4+-N的去除率均得到了保持或提高。试验为在处理受污染水体时以提高人工湿地-塘组合系统的组合级数的方法来加强处理效率做出了积极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