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工程机械的迭代和工业技术的发展,重载液压机械臂具有大负载、大功率和灵活的特点,因此也逐渐成为灾后救援、核废料处理、消防和重型施工等场景所必要的设备。然而,重载液压机械臂一般由液压系统、阀控元件和并联刚体结构等组成,整个系统的动力学是高度非线性的,从而给液压机械臂的高精度轨迹跟踪控制带来了挑战。此外,在主从遥操作控制系统的应用中,重载液压机械臂惯量大、阻尼低且多关节耦合,与非结构化环境进行交互过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大型重载救援机器人‘人-机-环境’交互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阀口独立控制阀强适应性易用性电控系统研制”(编号:2020YFB200970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程机械的迭代和工业技术的发展,重载液压机械臂具有大负载、大功率和灵活的特点,因此也逐渐成为灾后救援、核废料处理、消防和重型施工等场景所必要的设备。然而,重载液压机械臂一般由液压系统、阀控元件和并联刚体结构等组成,整个系统的动力学是高度非线性的,从而给液压机械臂的高精度轨迹跟踪控制带来了挑战。此外,在主从遥操作控制系统的应用中,重载液压机械臂惯量大、阻尼低且多关节耦合,与非结构化环境进行交互过程中极易造成冲击与振动,进而对遥操作系统稳定性和透明性造成严重影响。对重载液压机械臂的高精度轨迹跟踪控制和遥操作控制展开研究,有利于扩展其应用空间和提高其工作效率,在工程领域具有重大意义。本课题以重载液压机械臂为研究对象,从灾后救援工作的实际需求出发,对其动力学参数辨识方法、基于动力学的控制器、末端接触力测量方法、双边遥操作的力反馈共享阻抗控制进行了设计。研究了基于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的液压机械臂的控制方法,获得了更加优越的控制效果和控制精度,研究了基于共享阻抗控制的双边遥操作控制方法,有效地减缓液压臂与环境间的冲击力,并且改善了主端的操作感受。其相关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介绍了重载液压机械臂在救援场景下的研究背景和发展需求,分析了在救援工作中面临的主要挑战,并且阐述了双边遥操作在该场景下的优势。对本课题的两个主要研究点:基于液压机械臂的轨迹跟踪控制、双边遥操作阻抗控制分别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相应的研究现状。第二章,为了给液压机械臂的轨迹跟踪控制器提供准确的动力学参数。首先,对整个液压机械臂系统进行模型线性化;然后,通过递归最小二乘法辨识出该系统的动力学参数;最后,将辨识后的数学模型与实际的物理模型进行分析比较,得出该辨识方法能够为文中控制器提供准确有效的动力学参数。第三章,为了高精度地控制液压机械臂的轨迹跟踪。首先,对液压机械臂的复杂系统拆分为若干简单子系统;然后,对每个子系统进行动力学建模,通过速度和力的迭代构建了完整且精确的液压臂动力学模型;紧接着利用非线性动力学前馈项和线性反馈项对每个子系统进行稳定控制,进而稳定控制了整个液压机械臂系统;最后,利用李亚普洛夫方法对在该控制条件下的液压机械臂系统进行稳定性分析与证明。第四章,由于液压机械臂的冲击与振动所产生的作用力会损坏其末端的传感器,本文在无力传感器的条件下基于逆动力学的方法求解出其末端接触力的测量值。最后,本章分别在静态力作用下和动态力作用下进行仿真和在试验台上进行分析论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提供准确、稳定的外力测量值。第五章,由于重载液压机械臂惯量大、阻尼低且多关节耦合,与非结构化环境进行交互过程中极易造成冲击与振动,进而对主从遥操作系统稳定性与透明性造成严重影响。本文中设计了一种基于共享阻抗控制的遥操作控制框架来降低从端液压臂所产生的冲击力,并改善主端的操作感受。对于主端,设计了基于零力控制的主端力反馈控制器,满足从端位置跟踪和力反馈需求。此外,分析了在传输时延条件下主从遥操作系统的稳定性,并给出了主从端相关阻抗参数的选取范围。第六章,对全文进行工作总结和未来展望。
其他文献
随着大数据、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传统的医疗模式正向智能化、数据化、系统化驱动的服务模式转变,将服务设计的思维和方法引入医疗服务已是大势所趋。慢性呼吸道疾病防治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而据世界卫生组织和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儿童哮喘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疾病认知水平较低,没有进行系统管理。本文对儿童哮喘康复产品服务设计研究的探索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随着新农村建设及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推进,关于如何更好的开发利用乡村景观的问题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及各专业领域人士的重视和关注。乡村景观是乡村振兴的空间体现,乡村景观的保护与发展不仅需要“自上而下”的政策规划,还应该重视激活当地村民的内生动力。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就明确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补齐农村这块短板。在促进乡村区域经济、生活、生态、治理以及乡风文明的全面发展等方面都需要调动公众参与乡村建设
目前我国抑郁症患者已经超三千万人次,其中至少10%~20%以上患者具有自杀倾向,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相较于普通人高出数十倍。而自杀人群中,70%的人拥有抑郁症状或自杀倾向。学者认为精神障碍类疾病将成为我国第二大疾病杀手。虽然抑郁症患者症状表现相似,但发病诱因复杂,且难以追溯。物理治疗手段对于抑郁症的治疗周期长、起效慢、易复发,虽然心理治疗复发率相对较低,但同样有周期长、起效慢的特征,且费用相对高昂。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健康意识的觉醒,人们对于健康的需求逐步提升。养生产品作为当代健康产品的大方向之一,可以辅助人们改善自身健康状况,满足“治未病”的健康需求。我国的养生产品是基于中国传统养生观念而成,但缺乏对养生思想深层次的研究,现有养生产品绝大多数是停留表面的养生,没有从养生的深层次思维寻找原因。目前人们对养生产品的需求不只停留在功能实现的基本层次,而是对产品的内在和外在提出更高层次的需求。将中国
在新时代国家政策改革以及社会需求变化的背景下,校园建设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各类学校相继扩大了自身的教学条件与办学规模。然而,校园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也日益突出:盲目的建设模式导致自身文化的遗失,景观环境缺乏特色;不同校区之间的文化关联缺失,学校自身的文脉失去传承;校园建设对所在地域的文化缺乏认知,景观设计没有体现地方特色,无法融入到城市文化之中;设计忽视了时代变化产生的多元需求,老旧单一的功能
截止2018年底,我国视障人数已达1700多万,且我国人口基数大,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视障人士总数呈增长势态。视障人士作为弱势群体,社会活动空间较少,对社区的依赖程度远高于健全人。然而社区作为视障人士主要的生活空间,由于无障碍设施不健全、相关规章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导致视障人士在出行、社交等多方面不能很好的融入社区,本文运用增能理论和NESTA赋能模型对视障人士社区融入的设计展开研究。本文针对视
在我国科技与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前新能源交通工具不断涌现,尽管在共享时代下,一定程度减少了部分交通出行问题,但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又带来了新的问题。因此,让出行变得方便快捷的同时也能有更好的出行体验是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以改善目前国内城市交通环境和将UED的研究成果运用在交通出行之中为目的,通过文献研究、田野调查、对比研究等方式规划出智能出行方案,并以相关产品设计为载体进行设计实践。以改善现在交通
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老年人健康问题广受关注,开展健康老龄化设计成为了研究热点。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易患慢性疾病,其中心血管疾病最为常见,该疾病需要长期持续的健康监测与管理。但当前的心血管健康管理产品在设计上大多较为重视检测功能整合,专门针对老年人的持续使用意愿的设计研究偏少。因此本研究扩展了老年人心血管健康管理产品技术接受模型并构建设计方法,提升老年人对此类产品的持续使用意愿,从而能更有效地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剧,我国即将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由于我国人数众多,国情复杂,老年人养老相关问题成为社会保障的一大挑战,但在挑战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机遇。老年人群体庞大代表着“银发经济”的崛起,养老相关产业也迎来了新蓝海。由于我国社会养老压力大,加之传统观念影响,90%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的方式安度晚年。根据文献、调查与社会相关事件可以看出,老年人在居家养老相关的产品与服务方面产生了诸多不良体验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国际竞争也日趋激烈,国家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竞争。各个国家也逐步意识到高层次人才是未来国家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发展的重要资源,高层次人才逐步成为各国争夺的焦点,世界各国纷纷通过各项政策吸纳优秀人才。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为我国在前沿科技领域创新出成果、在科技方面的人才资源储备、人才资本开发等方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