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力图在学者们有关英国公学发展的一般研究的基础之上将教育的历史研究和政策分析有机结合,并使过程研究和结果分析相融合,尤其努力从教育政策的视角系统研究1861-1979年英国公学改革的历史变迁,通过分析英国公学教育政策的变化的背景、历程与得失,尝试阐释英国公学改革过程中的本质变化。
全文共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导论部分主要论证英国公学改革研究这一选题的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以及笔者对搜索到的有关英国公学发展和改革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的基本解读,同时简要介绍本文的行文结构及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在第一章中,笔者通过对19世纪中期英国社会文化背景的分析,探讨《克拉伦登报告书》是如何在中产阶级和传统贵族之间的价值冲突中产生的,并力图在对该报告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阐释英国公学第一次改革的动因及成功改革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此次公学改革是在贵族的保护下进行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公学的发展,但也导致公学没能意识到自身存在的危机,对以后公学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第二章介绍了20世纪前期英国社会文化背景,重点研究工党与保守党之间的政治矛盾,以及如何在工人阶级和贵族阶级之间的价值冲突中产生了《弗莱明报告书》。笔者认为,该报告书提出的建议虽然触及公学改革的实质,但由于所提方案不具有可操作性,致使该报告书未能被采纳,直接导致此次公学改革未遂。从根本上看,此次公学改革未果的主要原因是该历史时期的工党尚不具备与保守党抗衡的力量。
第三章从对二战后英国社会文化背景的分析入手,研究了在工党与保守党力量双方从相持不下到最后相互妥协的历程,深入阐释了公学自发改革的原因,分析了这次公学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在论文的结语部分,笔者在深入研究英国公学三次改革的基础上,主要从影响英国公学改革的因素以及公学改革的地位和影响的角度,思考了其中值得借鉴和学习的若干方面,并探讨了对我国私立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