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迅猛发展,铁路路网在东北寒冷地区迅速延伸,在东北寒区修建的铁路隧道数量日益增多。通过文献及现场实地调研可知,寒区铁路隧道广受冻害问题困扰,严重时甚至影响行车安全,亟需解决相关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难题。本文通过资料调研、现场测试、数值计算等手段,开展了东北寒区铁路隧道冻害机理和抗防冻措施研究,取得如下研究成果:(1)调研了国内外学者关于寒区隧道冻胀理论、冻害等级划分、温度场分布规律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迅猛发展,铁路路网在东北寒冷地区迅速延伸,在东北寒区修建的铁路隧道数量日益增多。通过文献及现场实地调研可知,寒区铁路隧道广受冻害问题困扰,严重时甚至影响行车安全,亟需解决相关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难题。本文通过资料调研、现场测试、数值计算等手段,开展了东北寒区铁路隧道冻害机理和抗防冻措施研究,取得如下研究成果:(1)调研了国内外学者关于寒区隧道冻胀理论、冻害等级划分、温度场分布规律和防寒抗冻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归纳总结了东北寒区隧道主要冻害类型和冻害影响因素。(2)实测了部分东北寒区典型运营铁路隧道的洞内温度场,数据表明纵向温度场存在明显的梯度,基本呈两端低、中间高的抛物线规律,洞内回温现象明显;径向温度场则由于保温层的存在,衬砌背后的围岩温度在全年范围内都大于0℃,衬砌和围岩内部温度受洞内空气的影响呈衰减趋势。(3)实测了部分东北寒区铁路隧道的渗漏水发生规律,每年冬季和春融期(3月最多)渗漏水发生频繁,11月、12月渗漏水加重,夏季、秋季渗漏水较少。隧道内温度在0~-5℃时渗漏水发生频率最高且漏水量较多,温度在5℃以上或-10℃以下时渗漏水发生频率和水量明显减小,且渗漏水位置随时间变化由边墙逐渐向拱顶靠近。(4)研究了衬砌两侧不同温差情况下的结构受力状态。当温差低于5℃时,衬砌结构抗拉强度能够满足要求;当温差高于10℃时,衬砌结构的抗拉强度不满足规范要求。建议东北寒区铁路隧道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衬砌结构的保温措施。(5)从新建铁路隧道防寒抗冻设计优化及既有隧道冻害整治技术两个方面提出了技术建议。在新建铁路隧道防寒抗冻设计优化方面,研究了寒区隧道新型防排水系统,通过数值仿真计算验证了保温材料的保温性能。在既有线隧道冻害整治方面,提出了新型隧道保温波纹板和电伴热冻害整治技术,并进行了工程验证。
其他文献
至1961年新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线宝鸡至凤州段)开通运营以来,中国铁路电气化事业开启了序幕,迎来了飞速的发展,电气化铁路总里程已突破10万公里。因此研究影响电力机车(动车组)稳定、安全的运行的各类问题意义越发重大。近年来各路局发生的接触网覆冰情况,已严重威胁到铁路行车安全,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在运输能力繁忙的今天,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如何在不影响行车的前提下尽量消除、
通过对古代遗址中出土的动物遗存进行研究,动物考古学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古代动物的种类及人与动物的相互关系,复原古代的自然环境,从特定的角度来研究古代社会的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黄岗遗址位于淮河下游,出土了大量的动物遗存。本文对遗址内出土的新石器时代动物遗存进行鉴定和分析,探讨当时的动物资源利用状况,复原遗址所处的自然环境。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绪论。对本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进行介绍,梳理淮河中下游5
我国高铁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高质量发展的背后是铁路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取得的重要成果,是高铁智能运维能力的全面提升。随着高铁动车组上线运营数量的大幅度增加,动车组相关数据日益丰富,这些种类繁多且结构各异的数据真实地反映了动车组的运行状态和故障情况,是开展动车组智能运维的重要基础。本文从动车组数据分析处理和应用的角度出发,对基于大数据的动车组数据处理与其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涉及到的理论和技术开展研
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常见的威胁人体生命健康的主要癌症之一,环境因素、饮食因素、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以及遗传因素等参与了 GC发生和发展进程。目前普遍认为GC的发生发展经历非萎缩性胃炎、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最终发展为GC,其发病机理虽然经过几十年的持续研究但仍然尚不明确。其中Hp感染会引起慢性胃炎并且是GC最强烈的危险因素,
随着人类社会生产技术条件的不断提升,各行业产能呈现出爆发式增长,铁路货运量任务也随之大幅提高,因此,对于铁路运输部门而言,提高机车检修效率、确保机车质量安全、保障机车高周转率,已经成为机务检修部门当前的主要任务目标,本文结合太原局集团公司太原机务段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其主要货运机型——SS4G型电力机车部分控制回路故障的梳理分析,将梳理出的故障现象、故障判断条件、故障原因这三个关键项点运用故障树形式
铁路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包含勘察、设计、施工、运维四个阶段,要做到真正的全寿命周期管理,需要各类数据和资料能够畅通无阻的在不同阶段进行传递、共享,使数据运用得到最大化,共享各阶段的数据成果。然而,由于发展时间和技术手段等原因,现有的铁路信息化在各阶段发展水平不一致、数据接口标准不统一、数据字段定义不完善、多源异构数据融合困难,数据来源范围广、涉及多个专业领域、数据关联关系复杂,全过程数据传递断层、缺
铁路运输的发展,对信号设备的要求越来越高。为适应新设备、新技术的发展需求,许多车站需要进行联锁设备更新改造工程,以此提高信号设备的安全性与效率。信号设备更新改造工程离不开联锁试验,工程联锁试验包括仿真试验、模拟试验、挂联试验、开通试验四个环节,挂联试验是工程开通前室内外设备连接进行的最全面的一次联锁试验,在整个工程联锁试验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工程中牵扯的设备情况复杂、人员众多,若挂联试验不彻底,
轨道状态直接影响轨道-车辆系统运行安全性和乘坐舒适性,必须进行例行检测和长期跟踪监测。随着高速铁路服役时间不断增加,各类轨道问题开始显露。因此需要以工程应用为导向,建立更为完善、完备的检测监测体系。在建、新建线路进一步充实现有铁路网,也对检测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以高精尖移动装备为主导的动态检测技术将在铁路基础设施状态检测监测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除数据获取外,动态检测技术的另一核心为多源检测
退役锂电池中的钴、镍、锂等稀有金属的绿色高效回收利用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重点。传统酸浸法具有能源成本低、金属回收纯度高和效率高的优点,但使用腐蚀性强酸和昂贵萃取物,反应时间长且产生废酸、污泥和高盐溶液等二次废物。因此本文总结了传统酸浸法中绿色浸取剂和还原剂以及两种新兴的湿法冶金技术:低共熔溶剂(DES)和超临界流体(SCF)对高效绿色回收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应用。阐明了微波超声辅助手段和选择性浸取回收
自20世纪末至今,海洋暖化现象及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一直是科学研究的热点。海洋暖化主要是工业革命以来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导致的全球变暖使然,因此海洋碳循环是相关研究的核心节点。海洋中微型生物碳泵(Microbial Carbon Pump,MCP)是海洋储碳机制的重要理论框架,它系统阐述了惰性有机碳的来源和产生机制,其中海洋异养细菌(Marine Heterotrophic Bacteria,M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