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究卡他莫拉菌重要克隆复合群的分子背景;阐明不同耐药表型卡他莫拉菌的致病力;探讨卡他莫拉菌黏附与侵入A549肺泡上皮细胞的可能机制。方法:(1)基于MALDI-TOF MS鉴定、体外药敏、MLST分型测定,筛选出涵盖CC363、CC449、CC224和CC446 4个克隆复合群的70株临床分离株。针对筛选出的70株待测菌株,分别对其进行PFGE分型、copB分型、16S rRNA分型、LOS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卡他莫拉菌重要克隆复合群的分子背景;阐明不同耐药表型卡他莫拉菌的致病力;探讨卡他莫拉菌黏附与侵入A549肺泡上皮细胞的可能机制。方法:(1)基于MALDI-TOF MS鉴定、体外药敏、MLST分型测定,筛选出涵盖CC363、CC449、CC224和CC446 4个克隆复合群的70株临床分离株。针对筛选出的70株待测菌株,分别对其进行PFGE分型、copB分型、16S rRNA分型、LOS血清型分子分型、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评估常用分子分型方法的分辨能力和准确性。(2)基于46个毒力基因,选择不同毒力基因组合的19株菌,比较其体外黏附与侵入A549细胞的能力。通过构建小鼠肺部感染模型,分析其肺清除率、肺组织病理改变和细胞因子的产生情况。选取两株致病力和耐药表型存在较大差异的卡他莫拉菌感染A549细胞,提取A549细胞mRNA进行转录组分析。(3)针对TLR2受体,采用TLR2激动剂和抑制剂,同时构建siRNA TLR2 A549细胞以及TLR2-/-A549细胞,再通过黏附试验与侵袭实验、透射电镜等方法,研究TLR2受体在卡他莫拉菌黏附与侵入A549细胞过程中的作用;通过构建TLR2-/-C57/BL6J小鼠肺部感染模型进行体内验证。利用透射电镜、F肌动蛋白/G肌动蛋白比例分析、高内涵成像系统,研究肌动蛋白聚合/解聚调节系统在A549细胞通过巨胞饮方式内化卡他莫拉菌的可能机制。利用免疫印迹方法,针对纤维连接蛋白-α 5 β1型整合素通路与TLR2-PI3K-AKT信号通路,筛选出哪些相关蛋白可能参与了卡他莫拉菌黏附与侵入A549细胞的过程。结果:(1)WGST利用SNPs位点构建了高精细分型系统,PFGE在对同一克隆株或亲缘关系较近的克隆株中,与WGST均显示出高度的一致性和高分辨力,而MLST分辨能力非常有限。copB Ⅱ与CC449高度相关,LOS B型主要集中在CC224中,70株分离株都属于与增加致病潜力和血清抗性有关的16S rRNAI型。卡他莫拉菌毒力基因筛查结果表明,uspA2、uspA2H、pilO、lbpB、lex1、modM、mboIA和mboIB在四种克隆复合群之间以及大环内酯类耐药组和敏感组间存在显著差异。(2)大环内酯类敏感分离株的黏附能力弱但侵入能力强,而大环内酯类耐药株的黏附能力强但侵入能力弱。不同克隆复合群间的黏附和侵入能力也存在显著差别。(3)73-OR对TLR2-/-A549细胞的黏附和侵入能力大大下降,同时TLR2-/-小鼠因TLR2缺失,导致73-OR对肺组织的黏附能力下降,肺清除率明显加快,导致的局部炎症反应也要比正常小鼠感染后的炎症反应轻。卡他莫拉菌通过巨胞饮的形式侵入A549细胞内,肌动蛋白聚合/解聚的调节以及纤维连接蛋白-α 5 β1型整合素系统和TLR2-PI3K-AKT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卡他莫拉菌黏附和侵入A549细胞的过程。结论:(1)WGST利用SNPs位点构建了高精细分型系统,大大加深了该研究对大环内酯类耐药卡他莫拉菌起源和进化的理解;大环内酯类耐药克隆株具有明显的“适应性代价”现象,主要表现为生长速度减慢和毒力下降。(2)大环内酯类不同耐药表型的卡他莫拉菌黏附和侵入A549细胞的能力存在巨大差异,敏感分离株的黏附能力弱但侵入能力强,而耐药株的黏附能力强但侵入能力弱。(3)纤维连接蛋白-α5β1型整合素系统和TLR2-PI3K-AKT信号通路可能通过肌动蛋白聚合/解聚的调节参与了卡他莫拉菌黏附和侵入A549细胞的过程。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复方杜仲汤辅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疗效及对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Th17/Treg)、类风湿因子(RF)和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anti-CCP)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18.1~2020.12期间118例R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予以抗风湿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复方杜仲汤辅助治疗,均用药6个月。治疗6个
目的:儿童大动脉炎是儿童最常见的大血管炎症性疾病,是引起儿童继发性高血压的重要原因。心力衰竭是大动脉炎的核心并发症,亦是大动脉炎致死的重要原因。本研究旨在探究儿童大动脉炎并发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及远期预后。方法:连续入选2003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住院的起病年龄<18岁、符合心力衰竭诊断标准的大动脉炎患者共25例。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指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本文设计并研究了一系列含有金刚烷中心单元的新型盘状液晶(DLC),其四个桥头位置用不同数目(1-4)的3,4,5-三(十二烷氧基)苯基氨基甲酰基部分或完全修饰,并且详细研究了结构与性质的关系。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NMR),核磁共振碳谱(13C-NMR),红外光谱(IR),紫外和可见光谱(UV-Vis),偏光显微镜(POM),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X射线衍射(XRD)对盘状液晶的结构和液晶行
癌症作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安全卫生问题,困扰着诸多肿瘤患者,近年来已成为疾病致死的主要原因。目前,手术、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依旧是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肿瘤疫苗作为免疫疗法中最新治疗方式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它们能通过一系列干预手段教导免疫系统将肿瘤细胞识别为外来物质,在特异性消除癌细胞的同时而不损伤正常细胞。然而,受限于肿瘤抗原的低免疫原性和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抑制作用,肿瘤疫苗的临床治疗效果尚未取得显著
研究背景:骨缺损通常可由多种骨科疾病引起,针对骨缺损进行治疗最常见的方式是骨移植手术治疗。近年来,随着自体和同种异体骨移植物的缺点被逐渐证实,传统的骨移植物已无法满足骨移植手术的巨大需求,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更加理想的新型骨修复生物支架来解决这一问题。在前人研究中,聚乳酸-羟基乙酸/β-磷酸三钙(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β-tricalcium phosphate,
[背景]免疫检查点抑制(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联合化疗的模式作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一线治疗标准尚未发现有确切的疗效预测生物标志物(biomarker)。既往研究已经证实低频血液肿瘤突变负荷(low allele frequency adjusted blood-based tumor mu
实验目的范可尼贫血(Fanconi Anemia,FA)是由FA基因遗传变异所导致的,一种极易发展为血液系统髓系恶性肿瘤的遗传性骨髓衰竭性疾病。既往研究提示,FA的发展过程是一个突变积累过程,由于FA病人存在DNA损伤修复障碍,其基因组不稳定性导致高频随机突变是疾病异质性的主要原因。因此对FA发病机制、遗传变异积累、恶性克隆优势形成及骨髓衰竭演进规律亟待更深入的研究。克隆性造血(Clonalhem
绝大多数HIV感染者在缺乏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的情况下,表现为病毒快速复制和CD4+T细胞逐渐减少的疾病进程。然而,存在一小部分HIV感染群体能有效地控制病毒复制,即能自发控制病毒复制的精英控制者(elite controllers,ECs)或经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实现停药后病毒持久性控制的治疗后控制者(posttreatment cont
超声心动图在正常人与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功能评估中的应用目的: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属于一种极为罕见的疾病,了解到其是一种病理生理综合症,肺血管阻力升高是其主要特征。同时,肺动脉收缩压(pulmonary artery systolic pressure,PASP)亦是明显的病理特征。过去,有关心功能的研究多以左心室为主,但近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