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肝和胃方联合揿针治疗肝胃不和型妊娠剧吐的临床研究

来源 :山东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kw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平肝和胃方联合外治法揿针治疗肝胃不和型妊娠剧吐,通过观察临床疗效,探讨治疗该病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该病找到实际可行、行之有效、行之高效的方法,开辟治疗本病具有中医特色的新途径。
  方法:筛选符合肝胃不和型妊娠剧吐的患者90例,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对照1组、对照2组,每组30例。对照2组单纯液体治疗,对照1组给予液体+中药平肝和胃方口服,实验组给予液体+中药+揿针治疗。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及三组患者组间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中医证候评分变化、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以及三组患者治疗时间对比,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三种方案对妊娠剧吐的治疗均有效,治疗后三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中医证候评分、尿酮体转阴率、疗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组间比较,实验组在中医证候疗效、中医证候总分、主要证候积分、疗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三组患者均未出现过敏等不良反应。
  结论:平肝和胃方联合揿针治疗肝胃不和型妊娠剧吐,可以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临床不适,缩短疗程,内外同治,针药结合,凸显中医药特色优势。
其他文献
目的:本课题旨在观察以通腑降气膏为介质推拿治疗肺胃积热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为推拿治疗该病提供临床依据和参考。  方法:从2019年2月至2019年12月收录符合68例肺胃积热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分成两组,每组34例,治疗组采用以通腑降气膏为介质推拿,选穴为肺经、胃经、板门、大肠经、内八卦、天河水、脾经、腹、脊柱。对照组采用滑石粉为介质推拿治疗,选穴同对照组。治疗5次/周,1周
目的:  观察腰骶部“十字灸”对女性肾气不固型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并初步探讨腰骶部“十字灸”对女性肾气不固型压力性尿失禁作用机制,以期为该病提供一种确切可行的灸疗治疗方案。  方法:  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女性肾气不固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将患者按1:1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腰骶部“十字灸”法,每周1次,6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隔天1次,6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分别在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疏肝健脾方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心理状态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以常规针刺作为对照组,评价针刺结合中药处方对FD的临床疗效,以期为FD患者提供更有效的临床干预方法。  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针刺并口服中药疏肝健脾汤,一周针刺7次,口服中药7付;对照组单纯使用针刺治疗,针刺频率同治疗组。7天为一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
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比较“《内经》合谷刺法”与普通刺法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疗效上的差异,分析“《内经》合谷刺法”对该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为针刺治疗FD提供新的针刺手法。  方法:课题将纳入的60例F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内经》合谷刺法”组和普通刺法组,每组30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并记录临床主要症状积分、中医证候评分、尼平
目的:本课题从气郁体质与耳鸣关联性出发,通过观察和解少阳针刺法对气郁质耳鸣的临床疗效,为耳鸣的临床治疗提供疗效可靠、操作安全的新思路与新方法。  方法:本课题严格按照标准纳入66例门诊气郁质耳鸣患者,并根据Doll’s临床病例随机表分为治疗组33例,对照组33例。治疗组运用和解少阳针刺法加常规针刺法进行治疗,对照组运用常规针刺法进行治疗,两组共治疗2个疗程。本课题通过观察治疗前后《中医体质分类与判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腰部十字灸法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为优选针灸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将确诊的60例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人数各30例。其中治疗组采用常规针刺配合腰部十字灸法治疗,隔日一次,一周3次,2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一周6次,2周1疗程;两组共连续治疗2个疗程。分别记录治疗前后两组的JO
研究目的:通过观察和分析温经止痛汤联合热敏灸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的临床研究,初步探讨中药温经止痛汤联合热敏灸对寒凝血瘀型的原发性痛经的治疗疗效及作用机理。  研究方法:选取符合研究标准的96名患者按1∶1∶1比例随机分配为灸药组、中药组和热敏灸组,研究过程中因多种原因脱落剔除2人,最终有效完成94例,其中包括灸药组32例、中药组31例、热敏灸组31例。灸药组给予温经散寒止痛中药(自拟“温经止
目的:检索近30年来研究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中医临床文献,探究其处方用药规律,同时基于文献的现代研究方法得出新处方,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将新方重拟并应用于临床,观察其临床疗效。  方法:1.文献研究:本文从中国期刊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及万方医学数据库检索1989年01月~2019年01月期间发表的中医方向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相关研究文献。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
目的:  以温经化瘀止痛为理论基础,开展经舒饮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探讨经舒饮对该病的治疗机理。  方法:  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符合研究标准的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60例纳入研究,按照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口服经舒饮)和对照组(30例,口服痛血康胶囊),分别于治疗前后对其各项症状评分作对比。  结果:  综合疗效方面
目的:通过分析比较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焦虑自评量表(SAS)积分及实验室指标,观察中药方剂平肝活血方联合推拿手法对肝阳上亢挟瘀型经前期综合征的疗效相较于优思悦疗效是否有差异。  方法:将60例肝阳上亢挟瘀型经前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给予中药联合推拿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优思悦治疗。观察治疗前与治疗后停药一、二、三个月,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SAS积分及治疗前后雌二醇、孕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