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公共配套设施配置的研究中,大多数学者从城市户籍人口出发,较少考虑到流动人口对于公共配套设施的需求,结果使公共配套设施与人口总量之间存在不平衡,特别是在一些暂住人口比例较大的城市,如果公共配套设施配置,仅从户籍人口出发,两者之间协调的矛盾更大。在研究尺度上,多为大尺度的宏观研究,从微观层面研究社区公共配套设施的规划较少;关于人口与公共服务配套配置问题,特别是考虑了流动人口的设施配置研究,大多以问卷调查为主要手段,对人们的满意度方面的研究较多,针对社区类型、人口构成特点、人口需求的分析较少,研究结果的实践意义也不明显。本文在综述国内外公共配套设施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流动人口、公共配套设施等概念作了界定,结合国内外研究实践以及我国公共配套设施配置特点提出了坪山新区社区公共配套设施配置的一般研究思路。首先,分析社区类型、社区人口构成及设施分布特点;在户籍人口和兼顾流动人口的两种口径下,以调查问卷的方式总结居民对社区公共配套设施的主观满意度及需求,并且对人口年龄及性别结构、受教育程度、收入状况、休闲娱乐方式、交通出行选择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理性的深入分析;通过以上两种方法总结得出社区公共配套设施的配置项目和指标差异化调整建议,以及对典型社区的规划研究成果的一一阐述;最后针对坪山新区社区自身特点,提出可支撑的配套设施实施保障策略。本文研究共分6章节:第一章确定研究背景、目的以及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确定研究内容、方法与论文框架体系,并概述相关标准、理论基础及主要技术方法。第二章通过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文献等,了解当前社区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发展历程及公共设施规划布局领域研究的主要成果和动向,明确研究的主要方向和重点问题。总结论文写作方向国内外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并阐述国内外研究的不足。第三章通过对坪山新区23个社区的走访、座谈及调研等,整理坪山新区区位、自然、经济、产业格局及人口概况,总结出社区内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的数量、分布特征,以及社区各类公共配套设施,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及社区福利等的现状使用情况,分析社区公共配套设施现状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剖析问题产生的内在根源。第四章首先分析影响社区公共配套设施配置的各类因素,包括自然、经济、社会、文化以及科技发展等,对四种类型社区地理环境、人口构成以及设施特征进行分析,并根据居民社会调查问卷,总结居民人口类型特征及需求满意度,进而从人的需求层次和社区类型的角度进行分析与论证。第五章分析坪山新区社区公共配套设施的未来发展趋势,结合人口结构变化、经济收入差异、地域文化特征和科技影响等诸多因素对坪山新区社区公共配套设施指标、项目差异化进行相关阐述,最终分析得出各类型社区公共配套设施配置项目表及配置建议等,并提出社区公共配套设施的支撑性规划实施策略。第六章阐述论文的基本结论以及论文研究的不足之处和对未来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