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说心灵的疼痛——试论白先勇小说的感伤和悲悼情怀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lida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先勇是大陆学者研究最多的台湾小说家之一。近年来,白先勇的作品有一种被经典化的趋势,这主要是因为作品独特的魅力。纵观白先勇各个阶段的小说创作,比较明显的是小说总在言说人类心灵中的各种伤痛,流露出浓重的感伤和悲悼情绪。白先勇成为大陆研究者的研究对象几乎在他的作品被引进大陆的同时,感伤和悲悼作为白先勇小说的基本情感特征,已经有一些研究者从不同的切入点做过相近或相关的论述,但我觉得论述得还不够全面,关于形成这一情感特征的深层原因,也需要进行全面地梳理。本文试图围绕白先勇小说感伤和悲悼情绪,从多角度挖掘这一情感特征在小说中的表现,从而进一步把握他作品中所蕴含的厚实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文化意味。 论文除引言和结语外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分析感伤和悲悼特征在白先勇小说内容上的表现。自先勇塑造了一批被放逐的边缘人,书写他们生存中无法超越的局限,凸显人类的各种生存困境。蓦然回首是白先勇最经典的叙述姿势,他的小说有个固定的情节模式就是始终在追寻逝去的美。不断追寻而不得使小说透出浓重的悲观主义情绪。 第二部分论文以色彩语言符号的运用,意向的选择和语言风格为切入点,来分析感伤和悲悼情绪氛围的营造。白先勇善于运用色彩,本文运用色彩理论,以白和红为例,分析小说颜色运用中所含有的悲剧意味。白先勇经常使用月亮、花、黑夜、冬季、岁末、夕阳、雪等意象,在作家对意象的精心营造和着意表现中也可感受到作家内心的悲感。白先勇整体语言风格呈现一种哀而不伤的古典韵味。 第三部分探讨感伤悲悼情怀的形成原因和理论基础。本文从作家身世、经历和学养等方面加以研究。家族时代的没落,童年的创伤性体验和边缘的性向使白先勇偏爱悲剧书写,中国古典文学中感时伤怀的传统和西方文化悲观主义深刻影响了白先勇的创作,两者结合形成他独特的小说风格。
其他文献
美国当代著名犹太作家索尔.贝娄因其创作“对当代文化赋予人性的理解和精辟的分析”于1976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评论界对贝娄的研究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并日益丰富,其中
路遥的作品具有浓郁的人情美,本文就以人情美为出发点,对路遥创作的道德倾向的成因、表现及意义做一较为系统的论述。 社会文化转型时期的时代背景、陕北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
  本文阐述了小说在其本原上通俗化与大众化的美学特征;解释了小说正是因为具有和影视剧之间的可通约性,所以和影视剧这一当下的大众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论述了尽管小说和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装饰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要求也不断提升.建筑装饰工程具有技术性、专业性与艺术性,是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非常关键且
本文所论述的题目是“中国现代启蒙文学的美学精神”。启蒙文学萌芽于以梁启超为代表的近代文学改良运动中,兴起于五四文学革命,是中国现代文学中最富社会价值与文学价值的一种
西方女性主义对中国当代女性写作的复苏、蜕变和繁荣起到了启发和促进的作用。它之所以能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它作为女性的理论对于所有女性都具有的一定的真理性,也和二十世纪八
1985年,韩少功在《文学的“根”》一文中提出了“寻根”的命题,试图将文学从政治话语中抽离出来,从本民族传统文化中探索现代性,并重获自信。“临时建筑”是韩少功在1998年《公因
【目的】调查低出生体重儿体格发育状况,探讨其生长发育规律。【方法】选择432名低出生体重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孕周分别以正常足月儿、正常体重早产儿作为对照组,对出生
三峡工程二期围堰形成后在坝址上游产生壅水。与一期围堰比较 ,壅水高度及壅水量随流量增大而增大 ,从坝址向上游递减。以流量 6 0 0 0 0m3 /s时为例 ,茅坪 (二 )水尺壅水高
近些年来,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建筑工程行业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不管是从企业的数量,还是从规模上讲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但是,在实际施工中依然存在一系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