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中国,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扶贫开发更是贯彻中国现代化进程始终的重大任务,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问题。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大规模扶贫开发使7亿多人口摆脱贫困,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和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党的十八大以来,扶贫开发工作被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出发,明确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1]2015年11月30日,中央政治局又审议通过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要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必须要有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解决好“扶持谁”、“怎么扶”的问题,提高脱贫攻坚成效。广安区地处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最为集中的秦巴山集中连片贫困区,该区1986年被确定为国家级贫困县,2001年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区,2012年再次被明确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是国家商务部、省商务厅、省党史办等12个单位定点帮扶区。近年来,广安区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2016年成为四川省5个首批“摘帽”县之一,成效显著。广安区扶贫工作的现状究竟如何,成效和群众满意度如何,都有哪些可借鉴推广的亮点和成功经验,存在着哪些有利和制约因素,人们对扶贫工作的愿望、需求和关切点有哪些,下一步需要采取哪些完善措施?要解答这些问题,必须从公共政策的角度加以分析。扶贫本身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经济学、社会学、公共管理学、人口学等领域都有所涉及,都在共同研究,可以说是当前学术界较为关注的研究热点。近些年来,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出发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比较深入的理论剖析,也取得了很多的研究成果,但由于扶贫有其特殊的地域性、针对性、时间性,所以有必要对广安区这样率先摘掉贫困帽的典型性区域进行较为深层次的实证研究。本研究以调查研究为主要方式,突出实证研究,可以更加丰富已有研究成果,为理论研究提供支撑和佐证。实践意义:本研究主要面向脱贫攻坚实践领域的政策制定者、实际工作者提供借鉴参考。当前,我国扶贫开发已进入冲刺阶段,四川省的扶贫开发也已经由解决温饱问题、巩固温饱成果,进入到加快脱贫致富、向全面小康迈进的历史性阶段。广安区作为四川省脱贫攻坚“四大片区”88个贫困县之一,既是农业山区、自然灾害多发区,又是伟人故里、革命老区,经历了我国扶贫开发的多个阶段,是我国反贫困的一个历史缩影和典型区域。同时,广安区位于长江上游和川渝结合部,是成渝经济圈建设的重要枢纽,面临着“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大机遇。通过对广安区实施扶贫开发进行调查分析,结合国内外扶贫开发理论基础,探索对策,不仅能够指引广安区扶贫开发工作创新发展,同时也能为其他类似地区扶贫开发工作提供参考,为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2020年人均收入比2000年人均收入倍增目标在四川贫困地区的实现探索新路径,为加快推进四个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提供工作思路。对于积极适应新常态,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在2020年如期实现脱贫目标,促进农民增收,加快贫困县脱贫步伐,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构建区域协调互动,强化贫困县域经济的产业支撑,推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