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高龄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特点和使用双膦酸盐后的疗效,以及探讨骨质疏松患者治疗好转停药后的最佳再评估时间。方法:本研究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病例是通过回顾2005年8月至2013年8月在本院骨质疏松门诊初诊为骨质疏松症(T≤-2.5),并接受双膦酸盐药物治疗时间≥12个月,用药前后测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和骨转换指标(Bone turnover marker,BTM)等相关临床资料的患者,共分为两组:高龄老年组:≥80岁的高龄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n=232例);对照组:47-65岁的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n=454例)。记录所有被纳入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利用Excel 2007和SPSS软件进行数据排序、分类和统计分析。第二部分病例是通过回顾2008年8月至2011年10月在本院骨质疏松门诊初诊为骨质疏松症(T≤-2.5),并使用双膦酸盐药物治疗(疗程≥3年)好转后停药,停药前后均规律检测骨密度和骨转换指标等相关临床资料的患者,共分为三组:A组:停药6个月再评估的患者(n=62例);B组:停药12个月再评估的患者(n=55例);C组:停药6个月和12个月均再评估的患者(n=17例)。记录所有被纳入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利用Excel 2007和SPSS软件进行数据排序、分类和统计分析。结果:第一部分:1、两组治疗前BMI、血钙、血磷和L1-4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龄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的骨转换水平、股骨颈BMD、全髋关节BMD和25-OH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双膦酸盐治疗12个月后,两组骨密度和25-OHD水平均增加,骨转换指标均下降。高龄老年组腰椎、股骨颈及全髋的骨密度年变化率略低于对照组的骨密度年变化率,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老年组骨转换指标年变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骨转换指标年变化率,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膦酸盐治疗12个月后,两组的血钙和血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二部分:1、A组:62例停药6个月再评估的患者,腰椎、股骨颈和全髋骨密度较治疗终点的基线骨密度均有降低趋势,其中腰椎和全髋骨密度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2、B组:55例停药12个月再评估的患者,腰椎、股骨颈、全髋骨密度较治疗终点的基线骨密度降低更为明显,其中腰椎、全髋骨密度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颈骨密度有明显的降低(P=0.085);3、C组:17例停药6个月和12个月均再评估的患者,停药6个月时腰椎、股骨颈、全髋骨密度有降低趋势,停药12个月的骨密度相对于停药6个月的骨密度进一步降低;4、各组患者的骨转换指标(bone turnover marker,BTM)较治疗终点的基线骨转换指标均有明显的上升,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高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转换水平处于低骨转换状态,但双膦酸盐对高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同样有效。3、骨质疏松患者治疗好转停药半年时评估骨密度及骨转换指标可早期预测及评估转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