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历时角度,以近期翻译发展状况为背景,用奈达(Nida)和希金斯(Higgins)的相关理论作为支撑,以《傲慢与偏见》及其六种中译本为文本,对虚词“了”(le)的翻译进行对比研究。“了”(le)作为虚词,分“了-1”(le-1)、“了-2”(le-2)两种。两种“了”字,各不相同,在论述上本文采取先分项论述再归纳总结的方式,参照《傲慢与偏见》六种中文译本,作了详尽认真地阐述及译文对比研究。
对于“了-1”(le-1)的论述,本文先从一般情况着手,说明作为体标记的动词后缀“了-1”(le-1)在英译汉的过程中,既被作为完成体的对应词又被作为过去时的对应词。这种对应方式既体现了两种语言的特点,又有译者出于对语义焦点的考虑。
文章对于“衬音词”(shenyinci)概念的提出,具有很大的挑战性。“衬音词”(chenyinci)现象的存在是证明翻译可以在韵律上等值的前提。为了进一步论证汉语中确实有“衬音词”(chenyinci)的现象,本文又从理论上做了探讨,并引入了“语法化”的概念。“语法化”的概念既是对于之前“了-1”(le-1)的历时整合,又是对于“了-1”(le-1)作为“衬音词(chenyinci),”的肯定,更是对于将要论述的“了-2”(le-2)的一次辨析。
结论部分对所述论证做了梳理和补充,并从方法论的角度对所述部分做了另一角度的总结。考虑到文章的生涩和不足,为了将来更好地研究,本文在最后对所做研究进行了展望。